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882篇
  免费   2064篇
  国内免费   598篇
管理学   4677篇
劳动科学   698篇
民族学   1638篇
人才学   1390篇
人口学   237篇
丛书文集   17016篇
理论方法论   3939篇
综合类   47657篇
社会学   8426篇
统计学   866篇
  2024年   335篇
  2023年   1316篇
  2022年   1219篇
  2021年   1581篇
  2020年   1817篇
  2019年   1544篇
  2018年   785篇
  2017年   1385篇
  2016年   1653篇
  2015年   2734篇
  2014年   5950篇
  2013年   4578篇
  2012年   5051篇
  2011年   7648篇
  2010年   8130篇
  2009年   7822篇
  2008年   6707篇
  2007年   4824篇
  2006年   4325篇
  2005年   3218篇
  2004年   3281篇
  2003年   2721篇
  2002年   2285篇
  2001年   1896篇
  2000年   1310篇
  1999年   669篇
  1998年   427篇
  1997年   314篇
  1996年   277篇
  1995年   194篇
  1994年   154篇
  1993年   121篇
  1992年   76篇
  1991年   52篇
  1990年   45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江西社会科学》2015,(6):84-89
"文笔之辨"是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其实质是对"文"概念的界定,体现出纯化和审美化两大倾向。刘勰的文笔观是考察"文笔之辨"的一个窗口。刘勰的"文笔观"不能简单用赞成或反对来表述,可从两个层次去概括:一是赞同文笔分类论,顺从以"韵"来区分"文""笔"的观点;二是反对文笔优劣论,并不主张将"笔"剔除出"文"的范畴。学界一般认为刘勰在《总术》中论述"文笔说"时提到的"近代"指"刘宋以来",实际上包括魏晋,因此"文笔说"起点可提前至魏晋,可溯及东汉末年。"文笔之辨"的作用毋庸置疑,但也应认清其对文学发展进程造成的消极影响,刘勰的文笔观为正确认识"文笔之辨"提供了一个典范模式。  相似文献   
102.
本文以《孔雀东南飞》亚瑟·韦利、许渊冲和汪榕培译本为研究对象,从"句式结构、中国文化负载词和修辞"三个方面,对三个译本的翻译进行了探讨。对比研究了韦、许、汪分别采取的归化异化策略与各自译本的表达效果,总结了归化异化策略在中国古代叙事诗翻译中的具体运用原则。  相似文献   
103.
104.
崔先生认为,儒学的理论结构包括心性的、社会的、超越的三个理论层面,与之相应的有"仁""礼""命"三个基本范畴。社会的理论层面的"礼"从形式上来说是指礼仪,从实质上来说是指伦理关系的等级差序原则和道德情感等精神内涵,从功能上来说是个人的行为规范和治国工具。心性的理论层面的"仁"是儒学道德观念系统的基础,表现为仁义礼智信的德性和忠孝信义的德行,其根源在于人性本善,人们只有通过道德修养才能不断提升道德境界、完善人格。超越的理论层面的"命"是内化于人的道德本性中的可以被人认知的、体验的对象,它是在生命源头处偶然相值而形成的气禀,注定了人生的必然遭际,不是某种外在超越的既定"安排",因此,儒学回应命的基本态度是不因超越的命运之必然而改变自己所应有的道德实践原则、方向和努力。遵循物理科学地生活,遵循伦理道德地生活,在人生实践中追求完美人生。  相似文献   
105.
106.
《毛诗郑笺》是郑玄为《毛诗》所作的一部解释性著作。在这部经注中,郑玄围绕君权思想表达了他的政治关怀。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君权的合法性问题上,他沿袭了董仲舒以来君权神授的观点,但是却以君德作为唯一的评判标准,这使他的学说带有革命性的一面;二是摒弃以阳尊阴卑来强化臣对君的片面服从的观念,而回归到先秦儒家的君臣以义合的君臣相对待关系,并且极大地丰富了它的内涵,将之具体化、情感化与友朋化了;三是在选官任人上,他主张明王不绝弃故旧功臣及其子孙、任人不求备,这样既发挥了选官的激励功能,又强调以德为基;四是关注后宫建设,从齐家及君权的运行角度而赋予后妃权力。此类关于君权政治的系统性学说是儒家非常欠缺的。  相似文献   
107.
目前,我国高校大部分在校学生迫于就业压力,在校期间会报考各种各样的资格证书,社会上各种类型、各种级别的职业资格证书越来越多,而证书含金量却越来越低。对此,本文拟提出一种新的"课证一体化"模式,借鉴该模式,解决目前我国转型中的应用型高校的课程设置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衔接过程中的脱节问题,并论证该模式的可行性。这无疑对推动中国应用型高校改革和发展有着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8.
109.
德吉草 《民族学刊》2020,11(6):133-140, 182-183
更敦群培1934年前往印度、尼泊尔、斯里兰卡等南亚国家游学深造,历时12年之久。在南亚期间,他以文化行者的身份和跨文化视角,撰写了《智游列国漫记——金色的疆域》《锡兰纪行》等极具特色的游记,开创了自成一体的旅行文本。历史上藏族学者对以印度、尼泊尔、斯里兰卡为代表的南亚文化的书写和表达多是对异国形象进行想象建构,而更敦群培的旅行文本则重新审视和考察地理接壤、文化互动地带的印度宗教、民俗文化,消解藏人先验印象中南亚形象的思维定势,重新发现本土文化价值,对根深蒂固的印度宗教文化中心主义发起挑战,反思各种文化偏见和历史成见,不断确立他人文主义思想和文化中立心态。隐匿在旅行文本背后的是人类学家的身份和另一种民族志书写范式。  相似文献   
110.
张婧磊 《理论界》2015,(3):118-122
进入1940年,周扬的新文学史观在对待旧文体、新文学的历史分期和对文学革命及主要人物的评价等方面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这种变化与毛泽东的经典文献《新民主主义论》于1940年1月的发表有着直接的关系。通过研读《新民主主义论》发表前后周扬所写的有关新文学研究的文章,发现周扬新文学史观的变化与其身份的特殊性密切联系。周扬既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更是中共文艺战线的主要领导者,其新文学史观此时已经带有一定的政治烙印。研究周扬这时期文学中被后人忽视的细微差别,有助于准确把握周扬逐渐成为毛泽东文艺思想的权威阐释者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