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45篇
  免费   100篇
  国内免费   16篇
管理学   556篇
劳动科学   75篇
民族学   101篇
人才学   253篇
人口学   20篇
丛书文集   992篇
理论方法论   332篇
综合类   3538篇
社会学   1819篇
统计学   75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112篇
  2015年   169篇
  2014年   600篇
  2013年   568篇
  2012年   635篇
  2011年   754篇
  2010年   899篇
  2009年   670篇
  2008年   826篇
  2007年   444篇
  2006年   319篇
  2005年   315篇
  2004年   251篇
  2003年   194篇
  2002年   150篇
  2001年   184篇
  2000年   174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2 毫秒
11.
张志和是中唐著名的诗人、隐士 ,他的美学思想具有明显的道家、道教精神 ,但从未进入道教美学研究的视野 ,这在中唐文人中极具代表性。本文通过对其“暂有”与“长无”的审美时空观、“玄真“的道性之美和审美心态的分析 ,展示其艺术化的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12.
宋元的啸     
啸在唐代以后仍然有所发展。苏东坡宋代是啸文学的突出代表 ;南宋时社会观念对啸持贬斥态度 ,啸发生转折。之后 ,啸的主体转入民间 ,实用暗号性的啸在社会生活中十分盛行 ,同时唐进入文学作品 ,为文学画廊增添了新的情节和新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3.
把追求金钱、享乐、权力作为人生的目的 ,是错误的人生追求。利己主义是剥削阶级人生目的的核心。无产阶级的人生目的是为人民。由“为自己”到“为人民” ,这是人类历史上人生目的的革命变革。遵循马克思主义“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基本原理 ,中共三代领导人对无产阶级人生目的作了精辟表述。通过学习和践履马列主义和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关于人生目的的论述 ,必然会破除种种错误的人生目的和人生追求 ,确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无产阶级人生目的和人生追求。  相似文献   
14.
谢灵运的山水诗是他不遇于世的象征,其山水形象多客观性,缺乏完美的意境,语言精工妍丽,用典广博晦涩,以求悟玄理为审美指归;谢朓的山水诗是他向往隐逸又不能忘情于利禄的人生追求的外化,其山水形象主观情意较浓,重视意境的创造,语言清新自然,用典旨意较显豁,玄理色彩冲淡,以审美创造为指归.  相似文献   
15.
手机短信     
《老年人》2008,(10):19-19
常思某人境界不及我,某人命运不及我,则可以自足;常思某人德才胜于我,某人学问胜于我,则可以自惭。  相似文献   
16.
如果选择职业时问:你愿当银行家还是当大厨?恐怕很多人愿当银行家而不愿当大厨。这是因为银行家比大厨出人头地,待遇和薪水也要高得多的缘故。但是,也有人却宁愿当大厨而不愿当银行家,不知你信不信? 在纽约华尔街一家餐馆,有位打工的中国留学生和餐馆的大厨聊天。留学生说,希望自己毕业时经济不要这样低迷,以便自己到时能打入华尔街,进入跨国公司当银行家,那时便可出人头地,一切都有了保证。没想到这位大厨却说:  相似文献   
17.
安阳 《现代交际》2004,(4):56-56
在每周一个固定的时间,电视上都会出现一个叫周周的女人,很漂亮,也很有气质。周周主持的电视节目叫《JJ好生活》,在电视上,她教女人们怎样插花、怎样用南瓜做一个花瓶,典型的“DIY”运动拥护者。虽然有人说,作为美国一位著名牙医的太太,周周当然可以对着镜头,把自己的闲适生活做给人  相似文献   
18.
屈原和苏轼都堪称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人物。从本质上说 ,二人在人格精神和气质风度上有着相当程度的共通性 ;但与此同时 ,在对待人生等问题的态度和处理方式上 ,又有许多差异。本文试图通过对屈、苏其人其作品的比较分析 ,进一步探讨代表中国古代两种知识分子的人格典范各自的特点和彼此的联系  相似文献   
19.
一个旅人,行走在路上。在一条大河旁,他看到了一个婆婆,正在为渡水而发愁。已经精疲力竭的他,用尽浑身的气力,帮婆婆渡过了河。结果,过河之后,婆婆什么也没说,就匆匆走了。旅人很懊悔。他觉得,不值得耗尽气力去帮助婆婆,因为他连"谢谢"两个字都没有得到。哪知道,几小时后,就在他寸步难行的时候,一个年轻人追上了他。年轻人说,谢谢你帮了我的祖母,祖母嘱咐我带些东西来,说你用得着。说完后,年轻人拿  相似文献   
20.
说“关”     
"关"者,《辞海》说是"要塞也"。《周礼》注释是"界上之门"。但无论怎么说,"关"的位置很险峻,也很重要,大约是没有异议的。因此,古代的军事家特别强调:"形胜之地,匪亲勿居"。并警告说:"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守关、攻关、过关,成了人类战争史中经久不衰的活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