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1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2篇
管理学   9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0篇
人才学   5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94篇
理论方法论   14篇
综合类   224篇
社会学   3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在英国科茨沃尔德市,有一座只有20万人口的小城。苏姗是这座小城的一个普通女人,两年前,她的丈夫道格拉斯在一次车祸中不幸遇难。此后。她一个人带着两个年幼的孩子生活,日子虽然过得艰难,但一家人在一起仍感到很幸福。没想到,这种平静幸福的生活,又一次被一场突如其来的不幸给打破了。  相似文献   
102.
罗伟 《百姓生活》2014,(9):38-39
对于很多孩子来说,12岁还是一个在父母面前撒娇的年龄,而湖北省十堰市茅箭区茅塔乡中心小学12岁的小学生莫亚非,面对精神失常的妈妈和体弱多病的爸爸,他在这个贫困家庭早早当起了"小大人"。莫亚非三四岁时,就开始照料有病妈妈的生活起居,给妈妈喂饭、添衣;5岁时,他就开始做饭、洗衣服、喂猪,农忙时还需下地掰玉米、捆麦子。几年前,外出打工的爸爸因伤病只好回了家,原本贫寒的家境更困难了,可莫亚非在承担家务的同时,在学校学习一直很刻苦,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  相似文献   
103.
<圣经>的约伯和<卡拉马佐夫兄弟>的伊凡以震撼人心的力量追究好人为什么落难以及上帝是怎么回事一类问题.从约伯、伊凡两个人,我们看到<圣经>基督教对无辜者受难的态度、对上帝的态度,还在这种态度背后发现<圣经>基督教传统中人与上帝之间的意味深长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4.
一哲 《快乐青春》2014,(2):17-18
北京电视台的《真情互动》栏目曾邀请过两个遭遇几乎完全一样的家庭到电视台做节目。这两个家庭都很不幸,罪魁祸首都是病魔——两个家庭中的女人都瘫痪了,生活不能自理。  相似文献   
105.
高尔基,苏联大文豪,列宁称他是“无产阶级艺术的杰出代表人物”。他出生在沙俄时代的一个木匠家庭,4岁丧父,被寄养在外祖母家。因为家庭极为贫寒,他只读过两年小学。10岁时就走入了冷酷的“人间”。他当过学徒、搬运工人、守夜人、面包师,还两度到俄国南方流浪,受尽苦难生活的折磨。但他十分喜欢读书,在任何情况下,他都要利用一切机会,扑在书上如饥似渴地读。正如他自己所说:“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  相似文献   
106.
周保欣 《人文杂志》2006,1(4):91-96
当下中国文学面对转型社会复杂矛盾和价值冲突,苦难叙述呈现出多元特征,同时表现出对现实社会生活的明显规避,具体表现在作家叙述苦难时的回避生活、超越社会、拒绝普遍和远离当下等艺术倾向.原因主要在于社会分层过程中作家群体的"中层化",以及启蒙话语失败后知识群体的精神困顿,文学写作缺乏悲悯情怀和进入现实的合法性渠道,从而无法对现实发言.当代文学现实性严重不足,导致苦难叙述存在大量的泛化、软化、俗化等现象.  相似文献   
107.
社会转型期,在充满不确定性和社会风险的状况下,原子式个人必须独自承担社会风险与苦难.苦难,是河南乡村民众人生的危机和生命转折,成为他们反思自我、发现宗教之功能与意义的主要契机.由于佛道衰微及基督徒传教的主动性强,处于社会底层的乡村民众接触基督教进而改信基督教的可能性较大.但面对社会苦难,乡村基督教所能提供的只是赋予苦难以意义,并互相帮助以减轻个体所遭受的苦难.面对造成社会苦难的原因,基督教所能解决的是极其微小的部分.换言之,政府有更大的空间与社会资源来帮助乡村民众应对社会苦难.  相似文献   
108.
"底层写作"是21世纪初崛起的一股文学创作潮流,它把关注的对象限定为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普通民众,特别是进城的农民工,通过描写他们进城前后以及在城市中的遭遇,对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进行批判与指控,深刻地揭示了贫富差距和城乡差别正在加大的无情现实,对底层民众寄予了深深的同情。"底层写作"具有独特的文学品格,为我们呈现了一种残酷的真实,彰显出一种苦难美,对于我国当下现实主义文学的深化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9.
《昆仑殇》通过一次伤亡严重的野营拉练的描写,精确而深刻地揭示了浸染社会几十年之久的一种精神病症。这种病症的心理本质是苦难崇拜和死亡迷恋,将受难和牺牲作为目标加以追求,以制造崇高感和精神超越,忽视和否认个体生命的价值和尊严,从而走向人性和人道的反面。  相似文献   
110.
田文进 《管理与财富》2008,(12):135-135
新时期文学因其技术、技巧方面的丰富性,文学表达的主题也开始出现多样化。本文从四个方面介绍新时期文学的青春文化主题:崇高、苦难叙事的嬗变、爱情叙事模式的多样化和都市的两重叙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