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90篇
  免费   308篇
  国内免费   48篇
管理学   998篇
劳动科学   49篇
民族学   252篇
人才学   102篇
人口学   78篇
丛书文集   2790篇
理论方法论   548篇
综合类   6430篇
社会学   455篇
统计学   544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143篇
  2022年   72篇
  2021年   131篇
  2020年   149篇
  2019年   152篇
  2018年   76篇
  2017年   158篇
  2016年   207篇
  2015年   315篇
  2014年   548篇
  2013年   522篇
  2012年   633篇
  2011年   800篇
  2010年   723篇
  2009年   840篇
  2008年   1208篇
  2007年   920篇
  2006年   706篇
  2005年   676篇
  2004年   668篇
  2003年   592篇
  2002年   579篇
  2001年   504篇
  2000年   373篇
  1999年   194篇
  1998年   97篇
  1997年   79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991.
两党制国家和多党制国家政党的执政方式有共性,也有区别。从权力的获得来看,两党制国家内一般实行单选区制的多数代表制,多党制国家更多使用比例代表制,或者包含比例代表制和多数代表制的混合制;从权力的运作来看,两党制国家的政府一般是一党独自执政,并存在集中掌握巨大权力的最高行政长官,多党制国家行政首脑的实际权力往往被分流到其他部门或组织中去。但两种制度的国家有一个根本的共同特征:执政党都不直接管理国家。从对权力的制约来看,在这两种制度的国家内制约执政党权力的因素都存在四个方面:宪法和法律的限制、非执政党政治力量的约束、权力体制的制衡、大众媒介的监督。  相似文献   
992.
本文比较党在两个不同历史时期的干部教育,认为新时期党的"三讲"教育与抗日战争时期相比,虽然国内外形势、干部队伍状况、党内存在的主要问题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干部教育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宗旨是一致的,从本质上来讲,"三讲"是对抗战时期干部教育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993.
面对国势衰落、民族危亡的形势 ,同处半封建半殖民地时代的张之洞和梁启超 ,都充分认识到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倡导教育救国、教育兴国 ;都主张废科举 ,改革封建教育制度 ;都主张建立近代学校教育制度 ,高度重视师范教育、女子教育和留学生教育。同时 ,由于所处地位、所持立场的不同 ,他们的教育理论和实践在各个方面又都呈现出自己的特色 ,张之洞强调“稳中求变” ,梁启超则“趋变求新” ;张之洞主张进行“通才教育” ,梁启超则主张“新民教育”。他们的教育思想 ,体现了洋务派与维新派教育思想的不同 ,也标志着中国近代教育由“人才教育”向“国民教育”的转变  相似文献   
994.
南唐词的审美特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间词与南唐词,是五代词坛盛开的两束奇葩,虽然较多表现离别相思、儿女情怀,却展现出各自不同的气质风貌、艺术魅力.两者风格特征的区别,与巴蜀和江南地域文化的差异密切相关.通过与花间词的综合比较,彰显出南唐词独特的审美特质:富贵典雅之致、忧患感伤之意、主观情性之美、疏朗清畅之调.南唐词艺术为北宋文人词的创作产生了直接的典范意义.  相似文献   
995.
中日傩文化的源起与流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傩(nuó)文化是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其由傩祭发展为傩舞、傩戏,融进了佛、道文化和民间游艺成分,并由宫廷走向民间。还传入日本,对日本年节、祭祀文化影响深远,特别是对日本古典艺能之代表———能乐的发生、发展有不可忽略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6.
钱穆的中西文化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钟海 《学术论坛》2004,(6):176-179
钱穆认为,地域广袤、水系错综极易使农业耕作的自然环境孕育出中国农耕文化,而西方商业文化则产生于一个地域狭窄、水系单一的自然环境之中。这就直接导致中西文化之间存在着诸如"安、足、静、定"和"富、强、动、进"的本质区别。在进行中西文化及文化史的比较中,钱穆旨在揭示弘扬民族文化之个性。最后他认为,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和实现现代化过程中,中国文化的出路应是自内生成,即在"据旧"下不断"开新";世界文化则应在"集异建同"下以图共同改进,即在"殊途"中趋于"同归"。  相似文献   
997.
现代中国思想史的进程表明,我们无法回避讨论启蒙,因为启蒙在中国至今是“一项尚未 完成的规划”。在中西文化的激烈碰撞中,以洋务运动、维新变法为前奏,五四新文化运动成为中国近代启 蒙之路的真正起点,对20世纪及以后的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反思五四新文化运动对今后中国的启蒙有 着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98.
本文以中西文化———美学通观的视野,在中国复古文学思想的整体观照中,对《文心雕龙》的复古思想进行了深入分析和阐释。刘勰以宗经反本、雅正体要为归宿的文学退化历史观,体现的是一种“古典主义”的处置模式,与严羽及其明代复古诗学隐含人类学—美学思路的诗史观,构成了迥然不同的话语系统。本文还对刘勰的“通变”观作了新的阐释,认为通变主张使刘勰的复古思想增添了一定的灵活性和有限的开放性。  相似文献   
999.
古代哲学对待自然科学的态度是淡漠甚至蔑视的,而近代哲学则热衷于自然科学;古代哲学视哲学与自然科学如冰炭不可同器,近代哲学则把自然科学视为哲学的基础;由于远离自然科学、古代哲学带有明显的玄想性和直观性,由于亲近自然科学,近代哲学带有实证性和经验性。总之,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自然科学改变了中国哲学的走向,使近代哲学具有了不同于古代哲学的特征和风格。然而,近代哲学对自然科学的推崇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如何利用自然科学来丰富和发展哲学,仍然是哲学研究的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1000.
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为缩小差距,适应我国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需要,近年来,我国在事实上推行了高等教育发展赶超战略。这一战略在相当大地程度上脱离了我国现阶段的资源禀赋,没有充分发挥我国的比较优势。因而虽投入了大量资源,却并未从根本上改变我国高等教育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本文认为,只有实行符合我国经济发展实际情况的比较优势战略,充分利用我国自身资源条件,才是符合国情、促进中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最佳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