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9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3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42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83篇
社会学   1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8 毫秒
41.
诗词书画     
《老年人》2012,(2):48-49
  相似文献   
42.
地名拾趣     
钟芳 《人才瞭望》2014,(3):96-96
“一个人,一座城;一篇记,一盛景;一篇赋,一精神.”这些浸润着文化感受的优美字句,是湖南最好的写照.人指毛泽东,城是凤凰古城;记是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盛景指武陵源;赋指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传递的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精神.  相似文献   
43.
母亲     
李永莉 《社区》2008,(14):57-57
母亲给了我们生命,在我们长大成人的路上,母亲不知耗费了多少心血。 昔有孟母,为儿成才,三迁居地;更有岳母,苦心刺字,教儿“精忠报国”。范仲淹三岁而孤,是母亲一手教养。成就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胸怀。还有那“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情深厚意与无尽的牵挂。  相似文献   
44.
范仲淹在立法思想上强调修德省刑、以德化民和精审号令,对有利于国计民生的法令要尽速颁行,对有碍于惠民、养民、顺民原则的苛刻之法和烦而无信的法令要变革。范仲淹在司法思想上特别强调明慎刑赏、赏罚惟一,在对用法征滥之弊尖锐批评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国情理审刑名、慎重天下之法的司法思想。范仲淹在执法思想上强调澄清吏治、良交抚驭,并对执法官吏的选拔、培养、使用和考察等方面提出了比较完整的意见。  相似文献   
45.
穆朝庆 《中州学刊》2007,(6):159-162
范仲淹是北宋中期一位文武兼备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在庆历年间推行新政,对教育和科举的改革力度很大。范仲淹从循名责实的选士观出发,做出了一系列改革方案。虽然新政中废,但其影响是深远的,与其后的王安石变法有着前启后承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46.
河之洲     
用人当用其心康熙时,黄河泛滥,经年不治,工程上马后又众说纷纭,意见不一。治河老臣靳辅在黄河上摸爬滚打了十几年,因与皇上看法不一致而被贬,后事实证明他的意见是正确的,又  相似文献   
47.
对岳阳楼的记忆最初是来自宋代范仲淹写的千古名篇《岳阳楼记》,尤其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名句,早已深深烙印在我的脑海里。但真正零距离接触岳阳楼,还是最近的湖南岳阳之行。  相似文献   
48.
黄维樑 《云梦学刊》2007,28(2):90-93
在我国面临庞大的“文化赤字”的情势下,我们要重视以《文心雕龙》为高峰为重镇的中国文学理论。用《文心雕龙》的“六观法”对范仲淹的《渔家傲》进行研究,可以打破中国传统文论“不重分析没有体系”的迷思(myth)。  相似文献   
49.
庆历六年 (10 4 6年 ) ,范仲淹在邓州 (今河南邓县 )任上 ,应老友滕宗谅之约 ,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文中无论对“岳阳楼之大观”的描写 ,还是其“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抒怀 ,都足以使此文彪炳文学史册 ,激励百世人心。如果注意到 ,此文以“庆历四年”为起始 ,以“时 (庆历 )六年九月十五日”为结句 ,而此期间正是范仲淹从其一生事业的顶峰跌落到晚年的遭谤毁、受贬谪之时 ,那么 ,此文所内涵的政治文化意义就更为重要了。一范仲淹在文中说 :“居庙堂之高 ,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 ,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 ,退亦忧。”这里的…  相似文献   
50.
文娟 《兰州学刊》2005,(4):310-311,314
范仲淹一生勤于教育,兴办学校,创建书院,为北宋王朝培养了大批经世治用的人才,开北宋一代兴学、讲学之风,对士风的转变及政治改革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