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04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6篇
管理学   592篇
劳动科学   53篇
民族学   95篇
人才学   122篇
人口学   40篇
丛书文集   455篇
理论方法论   142篇
综合类   1029篇
社会学   474篇
统计学   137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97篇
  2014年   347篇
  2013年   173篇
  2012年   253篇
  2011年   239篇
  2010年   275篇
  2009年   271篇
  2008年   265篇
  2007年   212篇
  2006年   145篇
  2005年   130篇
  2004年   73篇
  2003年   90篇
  2002年   74篇
  2001年   86篇
  2000年   62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35年   1篇
  193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01.
西部民族地区退耕还林还草的法律保障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然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基础。自然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已成为制约西部地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严重问题之一。我国制定“退耕还林还草”战略决策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给西部地区人民营造一个新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实施“退耕还林还草”的战略决策,必须尊重群众意愿,确保林草的成活率;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因地制宜,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实行综合治理;必须严格执行国务院关于“退耕还林、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的法规措施;必须认真落实保护农民土地经营权的法律规范,树立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法律协调观;必须建立和健全西部地区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充分利用价格杠杆的作用促进西部地区的生态平衡。西部大开发要维护经济发展与生态的良性循环,建设山川秀美的新家园,让西部地区人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  相似文献   
102.
“王书记,市委研究明天上午九点在市扶贫办召开扶贫驻村紧急会议,请你按时参加”。接到电话通知时,正是我从贫困村回来的第四天。扶贫驻村8个月的时间,我真的是有些累了,我真的很想这个春节什么也不干,老老实实地在家休息几天。但现在形势容不得半点懈怠。放下手机,我看向一旁的妻子。  相似文献   
103.
文化建设带动区域发展对西南山区小城镇具有一定参考,是实现新形势下的特色城镇化发展的有益尝试。文章选择重庆市城口县为研究对象,运用SWOT研究方法,系统分析城口县在建设城镇文化进程中的优势、局限、机遇和挑战,归纳西南山区小城镇发展城镇文化的内外部环境,研究结果显示,城口县发展城镇文化总体上具有资源丰富的优势和空间受限等局限,国内政策、地方发展机遇等略大于区域竞争的挑战,且个别挑战和局限可以转化为发展机遇和优势。因此,以文化建设带动西南山区小城镇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思路具有一定可行性,但要结合小城市当地实际,打造有特色的文化空间格局和构建地方文化体系。  相似文献   
104.
“镇改市”是我国基层行政体制改革的试验,也是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对基层行政区划改革做出的有益尝试。以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空间格局为目标指向,通过激活中小城市的发展“命脉”,改变单纯依靠经济推动乡镇发展的路径依赖,实现“农民城”向新型城镇的跨越,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新探索。然而,随着改革的推进,缺位的行政规划设计、有限的乡镇管理能力、被异化的政绩观念、社会组织发育不成熟以及市民文化普及不到位等,对“镇改市”的推进造成一定程度的制约,成为“镇改市”过程中难以回避的现实问题。问题的化解离不开政策的引导、技术的支持和法治的保障,这三个维度相互联系、缺一不可,共同为“镇改市”改革的顺利实施“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05.
周江 《决策》2009,(9):16-18
“大建设正改变着合肥的形象,关系到合肥未来的发展走向。继续强力推进大建设,要在‘好’的基础上,突出一个‘决’字,无功无效都是过,慢也是过,绝对不能有停一停、歇一歇的想法。”当安徽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孙金龙在他的办公室向记者纵论合肥大建没之时,窗外一座现代化滨湖大城市正在崛起。从2006年开始,一座正在长高长大的城市以自己的速度和力量,搅动着整个中部的城市格局。  相似文献   
106.
开车呢,最要紧是开心。可现如今的大城市里,路堵车多秩序差,要在手握方向盘的同时保持风度和淡定,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平日里恬静温婉的你,坐进驾驶室的一瞬间突然成了暴脾气?那……你大概是得了“路怒症”。  相似文献   
107.
《南都学坛》2016,(3):13-17
汉代市籍作为一种国家控制手段,是一种身份凭证,具备户籍类型及性质,适用于特定人群,他们居住于"市里",一方面有着各种限定,另一方面也可由此获得一些自己特有的权益,并很可能以其为枢纽,将市场与市里的什伍之制结合起来,在不打破市里建制的基础上,原则上将其移之于市场管理,在国家的严格管控之下,连带涉及三代及三族人群。  相似文献   
108.
《东西南北》2014,(21):50-51
今夏冷饮市场中跑出一匹“黑马”,冰淇淋“东北大板”一时间风靡大街小巷。再传奇的故事,细细溯源,开局往往很平淡。20多年前,辞别大庆水泥厂的工作之后,刘颜龙便与亲友一道在温州做起了小生意。由于经验的缺乏,旋即被骗个精光。但是这件事也完成了他的原始商业肩蒙,可谓是交足了学费。随后几年,他干起了小食品生意,先后做过糕点、棒棒冰和小饮料等。虽然规模小,但不菲的利润也让“机会主义者”刘颜龙尝到了创业的甜头。  相似文献   
109.
正据调查,上海因其流动人口多,已经成为中国"最受外来人口欢迎城市"。但是,这一美誉也重新激起了人们对上海城市资源压力的关注。据调查统计,上海净流入人口大约为954万,而排在第二的北京仅有772万。南方新兴城市深圳排名第三,净流入人口756万。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学研究所所长文军说道:"作为国家的金融中心和国际大都市,上海无疑对流动人口具  相似文献   
110.
从“长江第一城”四川宜宾到长江入海口上海,已形成三大航运中心和三大城市群.目前一个新情况正摆在面前:金沙江下游四座巨型电站建设正在形成八百公里库区!这是一个不能回避的新情况,其机遇和挑战将大大超过六百公里库区的三峡建设;这是一段不能被忽视的河流,因为她有八百公里之长;这是一方不能被忽视的热土,因为她镶嵌有攀枝花、凉山、昭通、宜宾、泸州、乐山、六盘水、毕节、楚雄、东川等数十座传统和现代大中小城镇,养育了四千万之众的人民;她为国家和东部提供了两倍于三峡的能源,保障了三峡大坝的安全,维系着整个长江上中下游的生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