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5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28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0 毫秒
21.
西方女性主义批评理论传入中国后 ,伴随着女性意识的觉醒 ,2 0世纪最后 2 0年的女性小说始终持守着否定意识。而这种否定意识又呈现出两种不同的指向 ,即 80年代的“怀疑、批判和建构”与 90年代的“怀疑、批判和解构” ,从这一新的视角我们可以对这 2 0年的女性小说作一种整体性的评述  相似文献   
22.
女性主义文学摒弃新批评的批评方式,注重作品社会历史因素的研究。这启示译者在翻译时应熟悉作家及作品的背景资料,应从前理解出发,应注重意识形态的作用。女性主义文学对文学性的重视启示译者在翻译时注重传达文本的语言风格。解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女性主义文学突破传统,使语言风格别具一格。译者应适应这种语言风格以便准确传译。“双性同体”理论启示译者应进入作者及文本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及文本世界,然后再以理性的精神准确地进行翻译。互文本性理论启示译者在翻译时要将该文本与社会历史文本及与之相关的其它文本联系起来研究,进而使翻译准确传神。  相似文献   
23.
24.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明清才子佳人小说的研究中,学术界或盛赞其自主的婚恋观念,或肯定其对女性才情的重视。但是,倘若用社会性别理论去解读这些小说,就会发现,这些男性作者笔下的女性有关爱情婚姻的诸多观念,仍是出于“菲勒斯中心”的男性理念。于是,在男性话语统摄之下,女性成为一个没有主体的“他者”,一个“失语”的存在。小说作者们虽然在特定的时代文化氛围中极力显扬、夸饰女性“才情”,由于缺少新的思想资源作为支持体系,其理想女性观仍然未能脱出男性中心的价值关怀,充其量只不过是男性作者怀才不遇之情的一种外化,显示了男性对女性的全面凝视和文化书写。  相似文献   
25.
永远的“菲勒斯”——论哈姆莱特之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文主义引发人的觉醒与哈姆莱特之死有着必然联系,他的死亡表明迷离了神性的专制,人在享有充分自由之后并没有获得真正永久的幸福.徘徊在时社会理性的服从与背弃之间,哈姆莱特感受到了做一个理想中人的艰难.而他更深刻的痛苦却在于作为永远无法抵迭却无处不在的欲望(此处指为具备一个完美人的品质所付出的种种努力尤其表现在消除邪恶和张扬善良的本能上)的代称,"菲勒斯"成为他今生没法消除的幻觉.在并不完美的世俗人生里却想要做一个绝对完美的人是他的悲剧根源所在.  相似文献   
26.
20世纪60至70年代,台湾电影里的女性形象被菲勒斯中心主义的阴霾所笼罩,她们被矮化、边缘化和色情化。80年代,大胆反抗男权、走向独立自主的女性形象登上银幕。90年代以来,女性形象更趋多元化,并受到酷儿理论的影响。从总体上看,当代台湾电影中的女性形象经历了一个从被刻意歪曲、到被努力还原、继而被深度探究的嬗递过程。这一过程也是当代台湾电影与菲勒斯中心主义艰难博弈的过程。  相似文献   
27.
博物馆既是生产知识的文化机构,又是形塑主体的文化场域,知识的生产与主体的形塑均受制于菲勒斯中心主义。展品意义的生产是以菲勒斯文化为中心的知识生产过程。从物品、意义单元、图示化观相、表征的客体等四个层次来考察展品符号的意指实践与性别表征,可在文艺美学领域内推进博物馆研究与性别研究的缝合。通过揭橥展品符号所隐藏的菲勒斯中心主义“迷思”,肯定妇女主题博物馆的文化价值和意义,重构公共文化空间,可为中国性别研究的本土化提供思路和启示。  相似文献   
28.
进入父系氏族社会后 ,女性在社会生活中的优势被男性所取代 ,逐渐成为男性的附庸和延续生命的工具 ,女性不甘心处于这种地位 ,就要抗争、驱逐以菲勒斯为中心的象征男权的秩序。  相似文献   
29.
屠格涅夫在《春潮》、《罗亭》中对女性观照时,运用其独特的技法,写出自己理想的女主人公,挖掘女性的抗争与思想上寻觅解放的轨迹。他对女性的观照并不是一种简单的歌颂与赞扬,而是深层次地追问与探求。他在叙述时运用障蔽性话语,以实现自己对女性及其命运的观照,思考女权问题,以暴露女性在自我解放过程中的现象。  相似文献   
30.
女性主义批评强调写作的政治性,本文运用该理论解读多丽丝·莱辛的女性题材小说<金色笔记>,从多角度揭露菲勒斯中心文化对女性的统治与压抑,即女性痛苦的根源是父权制中心文化;其次分析莱辛在其文本创作中如何构建颠覆策略,质疑并消解构成菲勒斯中心文化的形而上学的父权制二元对立思想体系,进而解构菲勒斯中心,并向构建新型女性主义主体迈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