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13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5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41.
萧统秉持进化发展的文学思想,并以此指导着《文选》的编集。他采取略远详近、略古详今的选文策略,凸显了汉晋以来的文学思潮和文学成就。他主张事与义并举,沉思和翰藻兼顾,坚持中道主义的两点论和文学批评的平衡性。在实际选文时,他比较偏爱有翰藻文采之文,以之为准收录了不少情文并茂、脍炙人口的文学名篇,从而使《文选》成为一部"意义纯粹"的文学选集。他用富有时代特色的文学理念评判创作,剔除了经子史类作品,对"文"的发展实有涵养、化育之功,在文学史上是很有进步意义的。  相似文献   
42.
钱钟书在《管锥编》中,全面地评价了南梁萧统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应得的地位。萧统的功绩,不仅在于主持编辑了一部影响深远的《文选》,而且悟稀赏独,第一次推尊出大诗人陶渊明。钱先生认为,萧统与钟嵘是各具专擅、位在伯仲的文学批评家。对于萧统自身的文学创作,也多所称许。他对于古代诗文的评鉴,与萧统《文选》所录,多有冥然契合之妙。钱先生自幼陶染于骈俪之文,晚年犹持迈越众论的颖拔之见。《管锥编》即为以骈体论学谈艺的典范之作。其所以赞赏《文选》,认同萧统,原因盖在乎此。  相似文献   
43.
萧统《文选序》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被普遍认为是其诸体共用的选文通则乃至文学之界说,这一观点首创于清代阮元。考之魏晋南朝文论及彼时总集编选的通例,这一解释似有违萧统原义。所谓沉思翰藻,是萧统对史论这一文体为何列入《文选》的说明,从中体现的选文标准,也主要适用于史论一体,而非诸体通用。阮元对沉思翰藻的解释,其目的是将逐渐沦为道学附庸的文学重新独立出来,扶植与古文道统不相干的骈文,另立骈文文统,从而达到排挤桐城派以占据文章正宗的目的。  相似文献   
44.
45.
46.
论萧统对陶渊明的接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中文 《求是学刊》2003,30(2):91-96
<陶渊明传>是现存最完备的陶渊明传记.<文选>第一次以缜密的哲学与艺术思维对陶渊明的作品进行开创性的遴选和艺术价值的判断.<陶渊明集序>是陶学史上第一篇学术论文,它使陶学进入了哲学研究的层次.萧统的文学创作对陶渊明的接受有新成就.萧统的陶学成就达到了南北朝时期的顶峰.  相似文献   
47.
王承斌 《船山学刊》2008,(1):140-142
刘勰的文学思想是否对萧统有很大影响,现在学界存有一些争议。就赋而言,二人对已有定评的赋作看法相近,而对其余作品态度有很大不同,从中能看出二人在文学观念和审美趣味上确实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48.
《文选》这部诗文总集体现着萧统对所收作家作品的评价。从《文选》所收曹植诗的数量分析及曹植所处的文学史背景来看 ,萧统对曹植诗的评价是不亚于他对陆机、谢灵运诗的评价的。萧统对曹植诗的高度评价 ,反映了他对齐梁诗风的不满  相似文献   
49.
《文选》将赋按照题材设为十五类目,即京都、郊祀、耕藉、畋猎、纪行、游览、宫殿、江海、物色、鸟兽、志、哀伤、论文、音乐、情,其中每一类目的编排次序是固定的,这既反映出萧统明晰的辨体意识,更重要的亦是集中体现了他所持有的赋学观念。  相似文献   
50.
现今常被学者使用的萧统文集只承认27首诗为萧统所作。而以辑录于南宋初期的五卷本萧统文集、《艺文类聚》所收萧统诗歌为主要基础,参照《玉台新咏》《文苑英华》《类要》《乐府诗集》等类书总集,择其善本,一一考订现存萧统诗歌的真伪,可确认34首为萧统所作,另8首存疑诗作,因有重要文献依据,也不能轻易否定。《古诗纪》等明代辑佚文集,因多淆乱,不宜作为主要文献依据。但长期以来,人们将大量萧统诗轻易划归萧纲名下,不仅造成了对萧统诗歌特征的偏颇认识,也带来二萧诗歌风格具有重要差异的误解,并影响到相关的梁代文学派别、阶段的描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