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5篇
综合类   49篇
社会学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31.
本文试以莫言《天堂蒜薹之歌》的英译本《The Garlic Ballads》为个案,通过采用双语比较、文本细读的研究方法,搜集译文中的典型例子,研究其误译中的有意误译。以期通过研究葛浩文的翻译方法,对更多中国作品向世界的成功译介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32.
生态翻译学是从生态学视角对翻译的综合整体性研究。该理论强调“译者中心,适应选择;汰弱留强,适者生存”以及译者翻译过程中在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的转换。以葛浩文译《生死疲劳》为例,从生态翻译学的角度研究译本,凸显生态翻译学对译者翻译水平的高要求。  相似文献   
33.
翻译不仅是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的信息的传达,更是文化的传播。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国与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也与日俱增。优秀的文学作品作为各民族传统文明和文化精髓的代表,其翻译无疑是让世界了解本民族文化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作者以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的小说《生死疲劳》的英译本为例,借助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的文化分类法,从生态文化,物质文化,社会文化,宗教文化,语言文化五个方面的内容来透视葛浩文对《生死疲劳》原著透彻的理解和对翻译策略的灵活使用,增强了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效果,具有重要的文化传播意义。  相似文献   
34.
葛浩文是美国著名翻译家,有着深厚的中英双语功底和对文学作品的优秀审美能力。他是目前英文世界地位最高的中国文学翻译家。文章以其对莫言在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颁奖典礼上的演讲①英译文②为例,分析其在翻译实践中的具体策略,探究其翻译观。认为他的翻译观包括:1.翻译既忠实,又背叛,翻译是在忠实和创新两者间的折中;2.翻译是一种改写,好的译作读起来如原始创作般流畅;3.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流,读者因素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5.
对于文学翻译研究而言,叙事学有很强的释解力。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如何处理原作的叙事特色是文学翻译研究的一个重要关注点。《天堂蒜薹之歌》的叙事结构和叙述话语都呈现出鲜明的叙事特色。葛浩文在翻译过程中承袭了原作聚焦主体的非线性出场,部分选择了作品的多重话语叙述模式,"显化"处理了视角切换和叙述层次多样性问题。译者对原文叙事艺术的策略性处理在跨越不同文化叙事隔阂的同时再现了原作的叙事艺术,促进了小说在英语语境的传播。  相似文献   
36.
37.
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翻译家葛浩文(Howard Goldblatt)教授功不可没。葛浩文成功翻译过四十余部中国当代文学作品,使中国文学在英语世界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使国外学界对中国的文化的译介与研究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与接受,为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沟通架起了桥梁。葛浩文的翻译实践表明,文学作品的翻译过程中,译者需要根据目标语文化的变化而进行适当的语言变异,只有遵循变异的路径,符合目标语国家的语言、文化和读者的口味,一国的文学作品翻译才能够真正融入目标语国家,并丰富目标语国家的文学宝库。  相似文献   
38.
毕飞宇的小说《青衣》是现代小说创作中的一篇佳作,在中国文学界引起巨大反响.葛浩文夫妇的《青衣》英译本语言流畅,可读性强,在西方社会获得了较多的关注.尝试以《青衣》英译本为个案,立足于生态翻译学从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三个方面分析译者的翻译活动及其过程,以期对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有进一步认识,并为中国现当代文学走向英语世界、融入世界文学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39.
40.
中国现当代小说的译介是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领头羊,其在海外的传播效果和途径一直是相关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从社会翻译学角度出发,以《废都》葛浩文英译本的副文本为研究对象,结合其在海外传播的经历,分析社会要素在翻译活动中的影响和作用。研究发现,场域之间的差异、博弈和演变给《废都》英译版在海外的传播提供了适合的土壤,资本给其出版和传播提供了资金支持和出版渠道,各类型代理人促进了目标语读者对英译版的理解和接受。未来,中国本土文学的海外译介和传播不仅要注重作品题材的选择,改变翻译意识和习惯,重视资本的联合和转化,还要注重相关专门人才的发掘和培养,拓宽出版渠道,重视译后评价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