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9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10篇
管理学   286篇
劳动科学   18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14篇
丛书文集   259篇
理论方法论   48篇
综合类   639篇
社会学   46篇
统计学   3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84篇
  2011年   98篇
  2010年   83篇
  2009年   83篇
  2008年   90篇
  2007年   78篇
  2006年   85篇
  2005年   96篇
  2004年   86篇
  2003年   113篇
  2002年   71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1.
《经理人》2002,(9):90-90
  相似文献   
12.
独立董事制度在英美法系的滥觞有其法律观念、公司制度及市场经济发达的历史底蕴与背景依托。我国推行独立董事制度还存在一定的现实障碍 ,故应慎行  相似文献   
13.
独立董事制度的引进,原本是寄期望于此新体制能够完善我国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结构。但由于种种原因,这项新制度并没有起到预期的效果,独立董事的"独立性"作用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我国的独立董事制度建设应具有权威性,赋予给独立董事的权利与其承担的义务应相当。独立董事职责重大,在实践中如何保证他们职责的有效行使是我们应重点考虑的问题,也是独立董事制度能否真正有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张林  田粉粉 《山西统计》2003,(10):66-67
一、我国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缺陷1993年《公司法》颁布以及《上市公司章程指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的公布,初步奠定了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基本框架,经过近年来的探索,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在催生我国现代企业制度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与此同时,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系统在运作中仍存在一些不合理、不规范现象,制约了公司的良性发展。1、上市公司国有股“一股独大”,缺乏多元股权制衡。这是中国上市公司的显著特点,我国在改革过程中,甚至在国有企业改为上市公司的很长时间里,国家还控制着主要股权,国有股所占比例达到一半以上,有的竟高达89%--90%,在这种…  相似文献   
15.
董事会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存在着严重“行政趋向”,缺乏独立性,制度设计不健全,治理责任不清晰,不能代表股东利益行使对经理层的有效激励和监督等。本文剖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提出了完善董事会制度的具体措施,从改善董事会决策能力、增强董事会有效性、提高董事会独立性三个方面设计出较为合理的董事会运行规则,以强化上市公司董事会的制约机制,保证全体投资者的公平利益。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建设项目中专业技术服务的潜在风险,探讨了风险管理的内容、途径和方法,简述了专业责任保险的特点和原则,指出了在我国开展专业责任保险的紧迫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讨论传统法人治理结构的缺陷出发 ,试图对独立董事产生的原因、独立董事角色的本质作用进行理论解释 ,并对其作用有效发挥的约束性条件进行分析。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 ,独立董事的本质作用是企业契约规则的监护人 ,同时是不完全契约条件下短期合约的裁定人和边际调整人 ,不完全独立性是独立董事作用有效发挥的基本约束条件。本文还将从这种分析的逻辑中归纳出判断独立董事制度是否有效的若干约束条件。  相似文献   
18.
从盈余管理角度对独立董事制度有效性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通过选取上市公司样本,运用均值检验和相关分析等方法从盈余管理角度对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的有效性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独立董事制度的设立对公司盈余管理没有显著影响;独立董事占董事总数的比例与盈余管理之间也没有显著的相关性;自愿设立独立董事的公司与政策规定设立独立董事的公司两者的盈余管理有显著差异,前者的平均值小于后者的平均值。总体上讲我国独立董事制度没能有效监督公司盈余管理行为,其发挥作用还需以公司自身良好素质做平台。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我国上市公司中频频出现了董事等管理层侵犯本公司及其中小股东利益的情况,在证券市场引起了强烈的震动。加上“董事会中心主义”的负面影响日渐暴露,各界要求加强对董事等公司经营决策层的管理的呼声不绝于耳。本文就是在考察现行的董事责任制度的基础上,对如何进一步完善处于公司治理结构核心地位的董事的责任制度进行了初步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本文首次从独立董事连锁的声誉效应和学习效应视角,运用匹配(1:1 Pairing)+双重差分(DID)法研究独立董事连锁对企业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在声誉效应视角,独立董事连锁能显著提高企业的内部控制质量,且兼任公司家数较多的连锁独立董事对内部控制质量的提高作用更明显;在学习效应视角,独立董事连锁能显著提高其董事会出席率,且该种效应主要出现在高学历的连锁独立董事身上。此外,本研究首次发现了独立董事连锁对企业内部控制质量的传导机制,即通过提高连锁独立董事的董事会出席率进而提升了企业的内部控制质量。本文的结果表明,我国监管部门和上市公司应当重视独立董事连锁的作用,这对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相关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