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23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27篇
社会学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文章以详实的材料为依据,对民国时期民营企业集团衰亡的原因进行剖析一是集团的发展受到政府行为和外帝国主义等外部环境因素的制约;二是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盲目扩张情况,集团扩张决策超越自身实力,规模发展和整个经济的兴衰存在时间差;三是封建管理与企业集团化发展不相适应.  相似文献   
12.
库柏在他的代表作《皮裹腿故事集》中记录了北美殖民开拓时期错综复杂的矛盾和冲突,为后来的美国文学开辟了一个宽广的本土特色领域。从边疆的拓荒史、殖民斗争史和印第安人衰亡史这三个方面深入剖析了这一特定时期美国社会发展的史诗性画卷。  相似文献   
13.
辞赋的本质要义在于铺陈与情感,这是导源于《离骚》的本质特征所决定的。自先秦两汉到唐宋,辞赋铺陈与抒情的功能逐渐丧失。先秦《离骚》的怨怼激怒之情,两汉骚赋的孤独忧愤之感,是以骚体篇幅的广博、句中"兮"字连接更长字词构成的长句结构、散语的广泛使用和凭虚夸饰为语用支撑。魏晋六朝小赋虽以体物言情为要,但情感寡淡,言之无物,多为个体吟叹,缺乏前代的忧国壮情。这是由于篇幅的精短、上下属对和联句声韵讲求的影响。唐宋以将,律赋主导,篇幅字数、押韵规则和隶事用典的进益讲求,使得律赋无情。赋体究因体制的限定而丧失初始的本质特征,遂为异体。  相似文献   
14.
两汉三家<诗>中,"齐诗"学派因善于称言阴阳五行说而独具特色,并在西汉中后期臻于鼎盛.东汉盛行图谶符命之学,而图谶符命之学与阴阳五行说堪称一途,"齐诗"却在此时突然衰落.文章认为,"齐诗"由盛转衰的关结点在于王莽篡汉.王莽秉政乃至篡汉以后,三家<诗>明显分为两大阵营,鲁、韩<诗>学者皆拒绝为新莽奔走,而"齐诗"学者则几乎全部为王氏集团奔走.不同的政治选择影响了东汉朝廷对待三家<诗>的态度和士子的选择,"齐诗"突然衰落和最早亡佚的命运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15.
滋润生命     
晓虹译 《老年世界》2010,(21):32-33
生老病死,自然规律。老,并不意味衰亡与将死,人生,不仅仅要承受苦痛,更要享受快乐。但凡活着,理应享受每一天。这里介绍的一些老人,他们的人生态度,可取,更可敬。  相似文献   
16.
罪意识的直接承担者——解读太宰治的《斜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恒 《理论界》2008,(10):133-134
本文论述了日本无赖派作家太宰治战后代表作《斜阳》的没落与衰亡的主题,并通过对作品中主要人物形象的分析,找出其与作家的重合之处,最终得出小说《斜阳》中四个主要人物是太宰治罪意识的直接承担者的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17.
对于一个执政党来说,民心向背,决定兴亡,苏共的兴衰就是最好的证明。本文从苏共经济发展失策、忽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缺乏社会民主以及苏共的特权、腐败使其脱离了人民群众等方面考察苏共失去民心的原因和后果,以期对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8.
先秦百家争鸣时期,墨学一度同儒学并驾齐驱,但不久就急剧衰落。个中原委,本文归纳为两点。首先,墨家倡导的“兼爱”理想过于强调利他苦己,这种崇高境界常人无法达到,故它在古代中国缺乏坚实的生存土壤,只能昙花一现。其次,儒家奉行的“亲亲”原则迎合了宗法制农业社会里的人情世故,故得到统治者推崇,获得独尊地位,墨学则曲高和寡,受到冷落。时至今日,墨学并未完全过时。对于墨学的精华部分,我们应当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以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9.
"更路簿"形成于明代初年,盛行于明中叶、清代及民国初。在19世纪30年代外国海图风行和导航设施普及以后,更路簿被取代,退出历史。更路簿中渔民所记航海针位和更数基本上是正确的,也注意到了海流方向与航行关系。它是为渔民的实用而产生和流传的。它的特色是详于南海而略于国外。  相似文献   
20.
王安石新学在两宋之际的学术嬗变,其实并不是新学学术本身自由、自觉的传承。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中,统治集团的政治选择,使新学非学术层面传承的影响加深,致使新学完全成为社会诸多阶层利益诉求追逐的工具,渐趋式微,并最终退出历史舞台。现实的问题与困惑,正是历史镜像的投射。尽管时代在变,但传统社会中学术与现实政治的纠葛,依然在今天延续。中国传统社会丰厚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学术与政治的关系,其实就是双刃剑,独立、平等、和谐则是两利与进步,依附、偏倚、压榨及利用则会两害与退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