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66篇
  免费   76篇
  国内免费   11篇
管理学   44篇
劳动科学   5篇
民族学   30篇
人才学   21篇
丛书文集   568篇
理论方法论   72篇
综合类   1257篇
社会学   149篇
统计学   7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87篇
  2014年   164篇
  2013年   128篇
  2012年   140篇
  2011年   121篇
  2010年   117篇
  2009年   150篇
  2008年   153篇
  2007年   144篇
  2006年   94篇
  2005年   95篇
  2004年   76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63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孔子“仁学”的三个层次包括仁之情感、仁之理性和仁之规范。仁之情感是指仁作为一种具有博爱精神的人文主义情怀,它由亲人及大众,由社会及自然,在具有广泛性的同时又具有层次性。仁之理性是指仁作为根本的道德原则,其基本内容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之规范是指仁作为相对具体的行为准则,主要包括“义”、“礼”和“中庸”。  相似文献   
22.
本文利用认知语言学的词义分析理论、不对称和标记理论以及隐喻理论对空间维度词“粗、细”的实指义和隐喻义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释。其实指义的具体内容包括“粗、细”维度的常态和异态 ,“粗、细”维度与“长、短”维度的依存关系和组配规律 ,以及与“大、小”维度的蕴含关系。“粗、细”的隐喻义包括表示声音、心智、性格等。并揭示了其隐喻义与实指义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23.
2004年11月28日至29日,梁实秋与中西文化学术讨论会在京召开。来自海峡两岸以及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的学者近百人出席了大会。季羡林、乐黛云、李瑞腾、黄维梁等海峡两岸的著名学者给大会发来贺信。北京语言大学领导王路江、崔希亮教授致欢迎词,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温儒敏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杨义研究员、台湾佛光大学前校长龚鹏程教授在开幕式上致辞。来自海峡两岸的学者在大会上还联手发起成立了“海峡两岸梁实秋研究学会”,  相似文献   
24.
本文对公文术语义位的义值系统进行了研究,讨论了其基义的单义性与多义性、精确性与模糊性,以及语体陪义、风格陪义、形象陪义、属性陪义与公文术语语用的庄重和生动风格的关系,时代陪义与文言色彩术语语用,情态陪义与委婉术语的使用,新义位与公文术语系统成员的淡入、淡出,外来陪义和公文术语的本土化与国际化等问题。  相似文献   
25.
文章撷要学精地转达了清代著名“说文家”王筠对于《说文解字》“六书”理论.特别是其书记解义例,以及全书编排体例等诸岁“说文学”重要方面的研究;称扬了他睿识独到的、以缜密细致和通俗生动为特色的研究风格与方法;评议了他对于前人学说的补缺正讹之功;特别指出了他首开运用古文字来研究篆、隶以后的今文字之风,在我国文字学史上对于文字学研究新时代的开启山林的巨大功劳。文章亦述亦议,经纬成文,取成折衷,观点明确,对人们认识王筠及其“说文学”研究,乃至读懂读通《说文解字》,都具有相当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6.
阐述日本当代汉学家村上哲见的词学研究思想并探讨其词学研究的特点  相似文献   
27.
熊安生是继王肃之后,在南北朝时期的礼学传承和《礼记》疏解方面产生重要影响的经学家,身居北朝,与南朝的皇侃以“三礼学”并鸣。唐孔颖达的《礼记正义》对熊安生《礼记义疏》的文句有相当程度的选取和保留,并有所评判。熊安生对《礼记》的解说和诠释,既显现出对郑玄学说的继承与发展,又呈现出相应的时代特色,而且很多内容成为孔颖达《礼记正义》不能不加的引述和必要的参考依据。那么,诸如沿袭郑注而有所引申、提出不同于郑义的解说、称引纬书及其郑玄注以为己说、称引其他经书与典籍以解义等方面,就成为熊安生礼记学的突出特点。另外从孔颖达《礼记正义》当中大量的评议以及后世学者的关注和评价,也可以看到熊安生礼记学的经学史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28.
语法化是汉语发展演变过程中一种常见的现象,在语法化的过程中通常伴随着语义的虚化和句法分布的泛化。视觉动词"见"在先秦时期语义稳定且义项丰富,并衍生出了助动词、指代性副词的用法。对先秦文献中动词、助动词、副词"见"的语义语法分析,可以对其语法化的路径进行拟测。  相似文献   
29.
30.
语言是文化的一面镜子,它反映着文化鲜明的民族性,而词汇则是将此外化的重要手段和工具。跨文化交际并非是简单的语言知识运用,交际参与者为了更好地互相理解,更顺畅地进行沟通,必须熟悉和了解第二语言所蕴含的文化背景,培养和提高自身的多语言多文化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