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1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观心思想是唐末、五代、宋初佛学思想家永明延寿心学思想脉络中的重要一环。延寿几乎将佛教的一切修习法门都纳入到观心的宗教实践之中,以一心释观心、以一心"妙观"统摄唯心之旨,同时又以观心坐实、印证唯心,使其宗教思想成为一个完满自足的理论体系。观心思想贯通《宗镜录》和《观心玄枢》,《观心玄枢》不仅是百卷《宗镜录》的理论浓缩,更是《宗镜录》思想的进一步深化和落实,在延寿重构心宗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对后世的佛教思想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中国文化从作为“群经之首”的《周易》到从印度传来而后中国化了的佛教,都是以“观”而不是“听”为方法来建构的。就佛教而言,观世音菩萨就是“观”这种方法的化身,而中国佛教中的千手千眼观音,其中的“千眼”乃是象征着佛教多种多样的“观”。虽然在佛教中“观”的方法林林总总,但不管是什么样的“观”,最终都要归结到“观心”,也就是天台宗所倡导的“观一念心”。  相似文献   
13.
五代末永明延寿禅师,其佛学思想重视佛教内部诸派的融合,《宗镜录》集中贤首、慈恩、天台三家精义,而以“一心”统摄,以此来贯通整个佛学体系;并重视从止观出发,达到无心。《万善同归集》又提倡理、行并重,大、小双弘,对后世禅教合一影响甚巨。他致力于弥合当时理论界与现实生活的各种矛盾与分歧,实为唐宋佛学思想转折时期一承上启下、集大成之关键人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