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4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91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167篇
社会学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81.
根植于现代都市文化的海派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文学流派,其文学史地位一直饱受争议。然而,海派作家以其大量的充满商业才情的文学作品,迎合了读者的审美趣味,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都市消费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成了“五四”以后新文学中的一个独特的存在,  相似文献   
282.
读者,在翻译过程中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在制定翻译策略时充分考虑读者因素,就是基本的读者观照。这一问题实则早在我国古代的佛经翻译中就有所体现。分析佛经翻译中所体现的读者观照,并就其对我国译学的深远影响进行系统梳理,将有助于研究并挖掘我国传统译论。  相似文献   
283.
284.
基于“象征型自然观”的界定,《左传》中的“自然观”不是对客观外在自然物的认知理念,而是形象化的观照方式,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重视“自然”的神异力量,将其作为“神”的化身;二是将“自然”王权化,成为展示国威的载体;三是出于道德教化,协调社会关系的需要,又将“自然”释为伦理的象征;四是“自然”在描写艺术本身和艺术表现手法上作为媒体或喻体出现。这些“象征型自然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左传》“天人合一”的思想观念,映射出“引譬连类”的文学抒情传统,且具有美刺讽喻的政治功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