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83篇
  免费   93篇
  国内免费   13篇
管理学   209篇
劳动科学   20篇
民族学   92篇
人才学   53篇
人口学   20篇
丛书文集   786篇
理论方法论   151篇
综合类   1853篇
社会学   277篇
统计学   28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67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72篇
  2020年   86篇
  2019年   69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90篇
  2015年   178篇
  2014年   328篇
  2013年   214篇
  2012年   260篇
  2011年   243篇
  2010年   236篇
  2009年   225篇
  2008年   259篇
  2007年   207篇
  2006年   162篇
  2005年   163篇
  2004年   117篇
  2003年   79篇
  2002年   87篇
  2001年   72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3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张爱玲的小说中出现了大量的"寡居者现象"及其变体.张氏小说中描写的"寡居"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寡妇概念,它所包含的不仅仅是简单的形式上婚姻的丧失,还直指人物内心爱情的缺失和人物心理上的病态以及人的自然欲求得不到实现的现实.这一独特的文学现象透漏出张爱玲对人生无爱、人性自私孤独的独到见解,也是其人生经历和心灵创伤在作品中的表现.  相似文献   
992.
本文针对古汉语很有争议的"者"字的词类归属问题, 以词的区别性语法特征为标准对"者"的词性进行判定, 将其归类, 认为古汉语"者"应该属于助词, 分结构助词和语气助词两个次类.并在此基础上, 分析了<论语>"者"字的用法.  相似文献   
993.
民族文化具有历史客观性 ,是文化认同的基石。但是 ,不存在“纯粹的本地生产的”民族文化。由于传统文化的遮蔽效应 ,少数民族诗歌在对民族文化“自足性”的连续展示和再现中削弱了文学自身的创造性。怎样处理诗歌中文化的自我和他者的问题 ,成了少数民族诗歌文化认同的关键。文化认同具有时间性 ,应该在自我和他者的复杂对话关系中树立“有意义的他者”观。而正确处理文化阐释权问题有利于避免跌入文化民族主义的泥潭  相似文献   
994.
姜智芹 《文史哲》2002,(6):27-31
当今世界 ,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和信息交流的网络化导致了文化上的全球化趋势 ,形成世界文学的新格局。在这一格局中生成、发展起来的中国新时期小说 ,需要一个跨文化研究的“他者”视角 ,采用这一外在视角能够发现从新时期小说研究的内在视角难以发现的东西 ,从而深化对新时期小说的认识  相似文献   
995.
后殖民理论的先驱是一批旅居西欧的非洲知识分子 ,他们在 2 0世纪 5 0、6 0年代对殖民主义给殖民地遗留的问题进行思考。 2 0世纪 80、90年代 ,后殖民主义成为流行世界的文化思潮。作为后殖民主义的原创性理论 ,主要包括赛义德的“东方主义“、“文化霸权”理论 ;斯皮瓦克的“边缘中心化”理论 ;霍米·巴巴的“含混矛盾的杂糅”、“文化差异性发布”、“第三度空间”理论。后殖民理论呈现出复杂性、理论对抗性和两重性的特点 ,但其文化贡献和社会意义非常明显 :对“欧洲中心论”文化立场的批判、东方民族的文化建设和民主进程的推进都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96.
论陈衡哲女性觉醒主题的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五四”新文学的第一个女作家 ,陈衡哲在其小说、诗歌、散文中 ,抒发了五四时期新女性对自由人生的渴望和追求 ,对女性生命意义、生存价值的思考和探索。虽有时失于肤浅、稚嫩 ,但毕竟体现了新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 ,留下了“五四”新女性成长的最初印痕。本文深切关照陈衡哲的文学创作 ,细致体悟她的人性咏叹、博爱情怀、矛盾困惑 ,以期合理评价她在女性觉醒主题上的拓荒与耕耘  相似文献   
997.
中华学是一门致力于中华民族自觉的学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华学”是一门致力于中华民族自觉的学问,具有中华民族自我认识、中华民族自我反思、中华民族自我觉醒三大因素。在这里,中华民族的自我认识是中华民族自我觉醒的重要前提,中华民族的自我反思是中华民族自我觉醒的基本途径,而中华民族的自我觉醒则是中华民族自我认识和中华民族自我反思的综合结果  相似文献   
998.
共鸣 《领导广角》2003,(11):46-46
  相似文献   
999.
叶君 《中州学刊》2005,(5):222-226
"返乡"作为一个世界性的叙事母题,在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中早就得到了十分成熟而完整的表现.在中国古代,"独在异乡为异客"生存体验,或许主要源于封建士子漫长的游仕经历和出仕异乡的羁旅行役.知识者的"侨寓"身份由此确立.20世纪30年代,在关于乡土小说的论述中,鲁迅"侨寓者"概念的提出,是对乡土小说中离乡者身份认同焦虑的理性把握.在以<故乡>为代表的一批乡土小说中,乡村失语是返乡者最为沉痛的乡村发现.而在新时期以来带有现代主义特点的乡村叙事中,有些作家如莫言对传统的乡村叙事模式也存在一种有意消解倾向,表现出一种"反乌托邦"叙事.  相似文献   
1000.
不同于历史上的种种女权主义运动或流派,当代女性主义将不再追求“解放”“平等”等此类宏大叙事,它遵循的是后现代主义和消费社会的内在逻辑,即将处于他者地位的女性经验以视觉和听觉形式外显出来,解构男权意识,重构女性主体意识,突显自身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