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2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151篇
理论方法论   22篇
综合类   181篇
社会学   5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近几年来,在编辑学研究领域,围绕编辑学理论框架和编辑活动基本规律的论争比较引人注意.争论的焦点集中在编辑的概念、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编辑主客体的界定等问题上.争论有利于编辑学的学科发展和学科建设.  相似文献   
82.
五四时期的学派之争,更多地表现为文化观念的冲突。聚集于东南大学、以反五四新文化运动姿态出现的“学衡派”,持中西会通的文化理念、举新人文主义之大旗,与以北京大学为中心的“新文化派”展开了激烈的思想论争。这种以南北两所著名大学为阵地的不同思想间的论争,有利于中国文化与学术的健康发展及南北学风的互补。“学衡派”的新人文主义文化观及其教育实践活动对东南大学学风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3.
着重从话语理论的角度重新评价抗日战争时期的文学论争,论述话语维护和颠覆文化霸权的两面性,力图揭示历次文学论争的实质——谁能说话?说什么?怎样说话?明确新的文化霸权和真理意志是如何在一次次文学论争中得以形成和确立,及其对上述争议性问题给出怎样的“正确”答案,进而为阐释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一次又一次文学论争现象提供新的理论资源和思维角度。  相似文献   
84.
大革命的失败催发了茅盾革命文学观念的嬗变,他与太阳社、创造社原本既已存在的“革命文学”观念分歧进一步外显和扩大,由此导致他对革命文学倡导者观点的质疑和批驳,也终而引发太、创二社化“友”为“敌”对他展开猛烈的围攻.论争双方在“革命文学”之为何及其路径的论辩过程中并非仅仅围绕小资产阶级文艺/无产阶级文艺这一个话题展开,不容忽视的还有茅盾《幻灭》等小说中人物的出路问题,以及是立足于腥风血雨的黑暗现实回过头来反思革命还是以乌托邦的未来想象激发人们继续革命,要不要揭示革命阵营内部的阴暗面等等一系列关键问题,而这一切又共同指向要不要写真实以及什么样的“真实”等革命文学创作中面临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85.
在美国,根据对教师教育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大致可区分出三种取向。解制取向否定教师教育的必要性,主张用学生成绩衡量教师质量、用替代性途径绕过正规教师教育;专业化取向批驳解制取向的简单化理解,致力于探寻教师教育的知识基础,努力建构有力的教师教育来改善教师的地位;社会正义取向则热衷于揭示上述两种立场如何复制甚至加剧社会的不平等,致力于为民主社会培养具有批判精神的教师和学生。  相似文献   
86.
五四时期翻译风尚的转变,以新文化人对林纾的批判为分水岭。在这场论战中,林纾很快落败并成为文学翻译的反面典型,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经过这场论战,以林纾为代表的用文言翻译西方小说,具有"删译、改译、选材零散没有系统"等特征的翻译退潮,代之以直译的方法翻译西方名著,翻译风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87.
塞缪尔斯教授的《日本大战略与东亚的未来》一书结合国际体系和国内因素,全面、清楚、准确地梳理了日本近代以来围绕着大战略的思想论争和共识演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厘清塑造日本大战略的因果关系框架,是下一步十分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88.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出现了一场关于“普世价值”的激烈论争。这次论争的焦点主要集中在“有无‘普世价值’”、“如何看待西方民主、自由、人权等价值观念的‘普世性’”等两大方面。这次论争使我们认识到了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复杂性,也使我们认识到了坚持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来加快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紧迫性。  相似文献   
89.
本文重点分析了老舍《蛤藻集》中的诸篇小说,认为这些作品如果还原到20世纪30年代中期中西文化论争的语境中当能获得一种新的阐释。此时关于"中国本位文化""全盘西化""读经"等的文化论争激发了老舍的文化思考,而艺术地把握生活的方式又使得老舍显现出更为深邃的历史文化眼光。超越派性立场的老舍,对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特别是商业文化、武术文化的现代命运、对知识分子的文化责任有着独到的艺术展呈,对当时的复古思潮也给予了有力的回应,而真正地继承传统文化并加以创作性的转化则是老舍一以贯之的关注中心。本文也结合老舍作品发表的报刊,对老舍的文化立场所具有的历史和现实的意义给予了评述。  相似文献   
90.
"绿风"诗卷是1980年代较有影响力的诗歌刊物《绿风》的前身,其在大力推动新边塞诗发展,为我国当代新诗发展作出不可磨灭贡献的同时,也积极介入当代诗坛,刊发了一些朦胧诗人作品,在80年代西部诗刊与内地诗坛接轨和推动独立成刊后的《绿风》诗刊走向文坛中心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