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01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12篇
管理学   5篇
民族学   23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873篇
理论方法论   108篇
综合类   1641篇
社会学   26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60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65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88篇
  2014年   165篇
  2013年   128篇
  2012年   210篇
  2011年   168篇
  2010年   195篇
  2009年   165篇
  2008年   219篇
  2007年   146篇
  2006年   179篇
  2005年   140篇
  2004年   128篇
  2003年   96篇
  2002年   77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01.
杨晖 《船山学刊》2009,(1):64-66
刘勰创造性地将哲学中的“常变”与《易传》中的“通变”融合,实现了“通变”的诗学转向,并赋予其新的内涵。本文揭示了刘勰“通变”思想中的“崇正”倾向,并在其著作中进一步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102.
罗蒂从文学整体论和戴维森的隐喻观出发,认为文学不仅仅是美的技术,还是重建世界的力量.艺术以私人或公共隐喻的方式构建出想象中的社会实践.在促进人类团结减少残酷的伦理实践上,文学叙述与哲学论述相比,是更有实际效用的得力工具.因而罗蒂的实践是诗学的,不是哲学的.文学作品的道德救赎力量激发希望、促进自我改造与人类团结.  相似文献   
103.
新历史主义的文化诗学批评全面崛起于后现代文化的话语场,在与各种当代理论的相互碰撞之中逐渐形成文化诗学的学术品格.在泛文化形态的历史批评中,它提倡文学研究从历史文本转向文化形式而建构跨越学科界限的诗学概念;在历史性的文化批评中,它主张在各种批评理论之间的自由流动而实现跨越话语界限的批评理念.从文学研究的越界批评到文化理论的话语振摆,文化诗学以文化文本的概念重新引入历史文化的整体性思路,在泛文化批评的基础上进一步建构理论话语的对话体系.  相似文献   
104.
《求是学刊》2018,(3):123-133
北宋文人的诗学典范经历着不断的选择和不断的否定,诗学理念与审美追求也经历着不断的兼容、会通、修正、转化以及由此带来的矫枉过正。天圣至嘉祐诗坛以韩愈和杜甫为诗学典范,又批判地继承了西昆体诗歌,吸取了其"尚学""尚雅"之诗学观以及一些诗歌特质,并用古体诗的"气格"及"以文为诗"的方式加以矫正。天圣至嘉祐诗坛对于诗学典范的选择及其诗学沿革,与宋代诗学"尚意""尚健"诗学审美观的形成,与北宋诗歌题材、文体、艺术、语言的革新以及宋调的发轫都有极其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5.
盛唐三教融通促进经学形成兼融的特性。表现于外是三教经典同披尊荣,体现于内则是三教经义统贯身心,善归一揆。盛唐经学的兼融特性深刻影响了诗学发展。盛唐诗学的代表《河岳英灵集》体现出三教经义的交融影响。盛唐儒家经世之志造就诗学的雅健之风,"兴象"与"风骨"两个诗学命题是其表征;盛唐道家经身之能促发诗学带有一种玄真之识;"天心顺物"的取法之道与言意的之美皆受滋于道家;盛唐释教经心之力融呈诗学主空净之灵。"顿悟"和"境界"成为影响后世极为深刻的诗学主旨。  相似文献   
106.
电影片名翻译,一个新兴的翻译领域,是文学翻译的一个重要分支。以往关于英文电影片名汉译的研究,大都局限于传统翻译理论。而主张翻译活动语境化的改写理论则展现了新的研究角度,恰好地为不同地区对同一英文电影片名不同汉译的现象分析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07.
刘仪华 《兰州学刊》2010,(12):164-166
20世纪以来,西方电影人的一个夙愿就是把詹姆斯创作的小说搬上荧屏,现已获得可喜成就。然而鉴于编导的个性化解读、观众的时代审美特征、影视艺术的独特表征等因素,詹姆斯小说的影视改编面临着人物形象的重塑问题,尤其是他塑造的众多女性人物形象:她们或因渴望理想的婚姻爱情、或因追求自我真我的展现,往往沦为19世纪欧美文化的冲突或是残酷的社会现实的牺牲品。文章从文化诗学的视域,审视了詹姆斯女性人物之影视形象衍变中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08.
"端砚叙事"是钟道宇试图重构岭南文化诗学的切入点。他在有关采砚、雕砚、藏砚、养砚等系列故事的讲述中,重新挖掘岭南先民对自然、社会、历史、道德、人格、情趣、韵致等诸多方面的心灵体验、情感诉求与价值评判,并重构了一种天人合一、道器并重、实用与审美并存的多元的岭南文化。  相似文献   
109.
汉代儒家诗学常被批评为具有过多的政治功利性和天人感应论的色彩,片面纠结于此种价值评判容易忽略汉代儒家诗学在话语专制下委曲表达其道德政治理想的现实,也无法深入了解其乌托邦和意识形态性的双重性格,作为推动五经科旨在汉代成为官方意识形态和官学授业主要内容的重要儒者,董仲舒的道德政治理想在主观动机和客观后果上的分裂奠定了汉代学术的基本性格,也造成了汉代儒家诗学此种游走于现实与超越两端的命运。  相似文献   
110.
作为中国作家协会2010年重点扶持项目的成果和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世纪转型期湖北文学研究"阶段性成果,刘川鄂教授新近出版的《世纪转型期的湖北诗歌研究》(长江文艺出版社2011年6月版),以其开阔的视野、丰赡的内涵、合理的结构、精深的论述,为地域诗学研究开拓了新的天地,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成功的研究范式,并以其积极鲜明的主体意识切入研究对象,为当前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学研究提供了独特的地域视角和审美感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