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4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9篇
民族学   19篇
人才学   6篇
丛书文集   451篇
理论方法论   67篇
综合类   1018篇
社会学   47篇
统计学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84篇
  2013年   79篇
  2012年   87篇
  2011年   90篇
  2010年   102篇
  2009年   95篇
  2008年   107篇
  2007年   107篇
  2006年   121篇
  2005年   92篇
  2004年   82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76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44 毫秒
71.
中国的文化人都是生活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中,特别是文化中的名人更是不断的从传统知识中汲取养分。"水意象"从《诗经》开始已源远流长。中国古典诗歌传统的熏陶,影响到他散文中对"水"的认识和创新。从沈从文散文中浓厚的"水意象",说明沈从文先生生活在自己的现代水世界当中,对古典知识有其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72.
<诗经·秦风·蒹葭>有叠句:"遡洄从之,……;遡游从之,……".其中"遡洄"、"遡游"何义?二者的区别何在?自古以来,训释家大同而不确诂,小异而见矛盾.本文认为,"遡"当训本词本义:趋向、朝向."洄",逆流而上;"游",顺流而下."遡洄":指诗人朝着逆流而上的方向走去."遡游",指诗人朝着顺流而下的方向走去.  相似文献   
73.
“不学诗 ,无以言”是孔子对《诗经》实用价值的概括 ,也是对春秋时期四百年赋诗言志的总结。《诗经》在春秋外交中的作用主要有 :一、诗言志能够有效地参与、推动外交活动 ,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二、以《诗经》为外交语言充分表现个人乃至国家的文化修养 ,并且可以含蓄地展示国家的实力 ,包括国内君臣、君主之间的关系。可以说 ,赋诗言志不仅属于那个时代 ,而且在整个文化史上有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4.
"思无邪"别解及孔子的论《诗》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语>中孔子讲"<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从汉代到现代,学术界对其中"思无邪"一语解释纷纭,因而也就妨碍了对孔子<诗>论的理解.正确理解<鲁颂·駉篇>"思无邪"的原意,结合孔子论述<诗经>的系统和春秋时期研究<诗经>的总体趋势,孔子说<诗经>"思无邪",是说<诗经>给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提供了广阔的应用手段,而这一点又进一步证明了孔子论<诗>系统的纲领是普及文化,运用<诗>提高"人"的精神.  相似文献   
75.
从日中比较角度谈日本学者的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方法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学者家井先生继承赤冢忠先生的学说并加以批判性、实证性的发展 ,从而对《诗经》的《风》、《雅》、《颂》以及“兴”提出了新的理解。石川三佐男先生在楚辞研究中 ,采用了把战国秦汉时期长江流域、楚地等出土的考古资料与《楚辞》诸篇进行比较研究这一前所未有的方法。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开拓出仅靠文献资料和文献学不能进入的领域。石川先生的《楚辞》研究 ,是以他在二松学舍大学研究生院攻读时 ,在赤冢忠博士指导下所学到研究《诗经》、《楚辞》的方法为基础的。石川先生的研究与赤冢忠博士和其他楚辞研究者的方法截然不同的是 ,他运用了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画” ,并特别重视长江流域和楚地出土的考古资料。  相似文献   
76.
从《诗经》看西周末年和春秋时期的“诚信”道德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贤秋 《唐都学刊》2004,20(3):115-117
<诗经>用大量的篇幅揭露了西周末年和春秋时期道德沦丧和诚信缺失的状况.其主要表现在"五伦"关系的失序、社会秩序的混乱和诸侯国之间的背信弃义等方面.同时,<诗经>还揭露了造成这些状况的某些原因,对于我们从事这方面研究具有重要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77.
从家庭教育角度探析《诗经》的民歌部分 ,也是其精华部分的《国风》 ,其内容主要有自然、生活常识 ,生产、生活技能 ,德行、修身之道和崇拜、祭祀之理等几个方面。由于《诗经》诞生的特定社会背景以及作为教育内容的经典性 ,从这些内容中可大致看出西周时期民间家庭教育内容的基本面貌 ,也可以此为起点 ,静观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民间家庭教育内容的演变和发展 ,为现代家庭教育的内容选择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78.
“礼”历来被认为是压抑和禁锢个性的工具 ,遭到猛烈抨击 ,而对其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进步作用人们往往视而不见 ;“礼”的形成和存在 ,实际是出于对群体利益的关照 ,情礼冲突的实质是个体对自由的追求和自由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有限性的矛盾 ,是社会的整体进步和个体利益必要舍弃之间的“二律背反”。从这一角度说 ,“礼”的价值值得再思考 ,情礼冲突的实质可以再评价。  相似文献   
79.
<诗经>中许多比兴用法固定,其中存在着不少隐语,这些隐语按其物象的不同,可分作不同的类.它们作为"有意味的形式",一出现,就暗示着诗歌一定的主题.究其原因,这些隐语物象本身往往凝结了丰富的文化蕴含,它们首先是在参与主题的表达,其次才是促进主题表达而上升为诗歌艺术的比兴.  相似文献   
80.
风俗视角与《诗经》的还原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元英 《唐都学刊》2001,17(4):64-66
诗经》因为被罩以神圣的光环而掩盖了它的原貌,也蒙受了种种附会和曲解。从风俗视角可以梳理出《诗经》文化背景的两个重要特征“诗以言志”的习尚和“礼乐救化”的传统,有助于对《诗经》的还原阐释,风俗视角还能使读者领略到《诗经》所展示的鲜活多彩的风俗画卷,感受“天籁之音”的艺术魅力,有利于《诗经》去圣返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