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14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4篇
丛书文集   44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77篇
社会学   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51.
帛书《五行》慎独说小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庸》、《荀》偏重在工夫论的角度论“慎独”的意义 ,其所重在一个“慎”字。帛书《五行》篇的慎独说 ,则注重从“心贵”的角度对“独”作本体义的揭示。所谓“舍其体而独其心” ,“体”非指身体性 ,而是指礼的仪文形式方面。“舍体” ,应以《礼记·孔子闲居》所论“三无”作解。消解礼的外在形式意义而归于心灵的内在与独特性 ,把“形善于外”的德化作用统归于内心道德自由创造转化其存在的敞开性 ,这是帛书《五行》“舍体”而“独心”的慎独说之基本内涵。帛书《五行》“说”部之“心贵”、“独其心”的观念 ,为子思至孟子思想发展的一个中间环节  相似文献   
152.
儒家的慎独境界有三个层次:第一,"明明德"前的慎独:以善为本,谨守善道.第二,"明明德"后的慎独:唯道是从,渐除习气.第三,大圆满层次上的慎独:君子不器,从心所欲.儒家慎独的这三个层次,皆是心地上的修养,与只强调外在行为的"谨慎独处论"有本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153.
人是历史活动的主体,人的主体性是人作为活动主体的能动体现,人的个性就是人的类主体性的个体化,其核心是人的内心自由。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建设必须着重培育人的个性,因为个性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道德建设的前提和基础。培育人的个性,首先要尊重人的权利、尊严和人格,其次是培养个人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独立的人格、自主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