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14篇
  免费   225篇
  国内免费   70篇
管理学   148篇
劳动科学   5篇
民族学   100篇
人才学   33篇
丛书文集   1793篇
理论方法论   250篇
综合类   3504篇
社会学   266篇
统计学   10篇
  2024年   66篇
  2023年   268篇
  2022年   129篇
  2021年   210篇
  2020年   157篇
  2019年   223篇
  2018年   96篇
  2017年   137篇
  2016年   154篇
  2015年   278篇
  2014年   388篇
  2013年   324篇
  2012年   381篇
  2011年   401篇
  2010年   422篇
  2009年   350篇
  2008年   427篇
  2007年   357篇
  2006年   264篇
  2005年   264篇
  2004年   213篇
  2003年   154篇
  2002年   146篇
  2001年   119篇
  2000年   85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梳理礼治话语并回顾其现代遭遇 ,呈现礼治现代转化问题的由来、历史及其实质 ,可以看出礼治能否现代转化不是一个问题 ,问题的关键在于现代转化了的礼治如何与自由民主的制度设计以及现代法治相衔接。  相似文献   
52.
试论"话语"一词的含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话语”一词在人文社会学科中有诸多不同的含义和用法。我们不能给“话语”下一 个属加种差的定义,然而我们可以从语用学的角度梳理“话语”一词的各种用法,并在福柯 知识考古学与权力系谱学的基础上对这个词作出概念性的说明。  相似文献   
53.
“辛亥革命”是一历史的概念 ,现有的辛亥革命的话语主要源于革命党人关于革命的历史记忆与历史叙述 ,同时又受到了现代中国革命话语的影响。从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段来看 ,1911年的辛亥革命是晚清最后十几年间 ,特别是甲午战争以后维新运动、社会化趋势与民族主义建国思潮相激荡的产物 ,这三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又影响了辛亥革命的结局。因此 ,研究辛亥革命 ,必须考察辛亥革命话语的形成 ,同时注重研究辛亥革命年间维新与革命、文化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民国初年的国民心理  相似文献   
54.
礼貌的相对性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指出礼貌是维护和谐的人际关系的行为 ,从形式礼貌与实质礼貌、礼貌与文化因素及礼貌与社会因素三个方面 ,探讨了礼貌的相对性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强调了外语教学中教师话语的实质礼貌及语用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5.
小说在文明之初曾经有着重要的文化功能 ,但在班固等学者给小说下定义的时代 ,它已成为边缘性的话语形态 ,地位低贱。然而恰恰因为它的独特地位 ,使其能够海纳百川 ,汲取史传、诗歌等话语系统的营养。小说话语的开放性品格 ,也使其容纳了最复杂的话语元素 ,最丰富的思想内容。  相似文献   
56.
文章探讨了网络对文学活动的强大影响,进而闸述了后现代状态下网络文学话语的特点。  相似文献   
57.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 ,丁玲是一个颇具魅力而又不断争议的女性作家。纵观她的一生 ,2 0世纪中国历史的每一次重大变动 ,几乎都会影响到丁玲 ,丁玲也自觉不自觉地受其影响。在思想、生活、创作上 ,丁玲始终与 2 0世纪的中国社会粘在一起。从丁玲在社会变动中的创作和女性角色定位来阐述她在 2 0世纪女性创作、女性话语世界建构中的独特作用 ,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58.
当代西方文艺理论走向与文学史观念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史研究涉及两大范畴的理论问题:文学与历史。本文回顾了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西方各理论流派关于“文史之争”的论述,并找出它们在理论上克服文史对立局面的观点,指出文学史研究的发展趋势必然促使人们从文化的角度重新审视人类语言、写作、文类、叙事方式等。  相似文献   
59.
在现代性语境下,美学的伦理话语主要表现为个体主义、普遍主义以及两者的复杂关系。个体主义的伦理话语作为世俗社会关系的观念表达,追求个体的感性自由,注重主体的物欲享受,为世俗生活形而下的性质提供了意识形态意义的辩护。同时,个体主义伦理话语也导致了人性异化的现实。普遍主义伦理话语是一种精神层面的现代性诉求,它出于对公共理性的维护,体现了人性形而上的意义追求。中国美学现代性的伦理话语是个体主义与普遍主义的统一形态。  相似文献   
60.
小说对叙述者的选择是一个十分有趣而又复杂微妙的叙事学现象与问题,《孔乙己》无疑是这方面一个经典个案。关于《孔乙己》的叙述者究竟是谁,学界一向给予特别的关注和讨论,然而意见相异甚至相反。所以,孔乙己的故事究竞是由谁怎样叙述出来的问题,随着现代叙述学理论与方法的兴起,近年来并非偶然地成为《孔乙己》研究的一个焦点和热门话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