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453篇
  免费   1165篇
  国内免费   279篇
管理学   3413篇
劳动科学   132篇
民族学   1480篇
人才学   593篇
人口学   121篇
丛书文集   10521篇
理论方法论   1846篇
综合类   19450篇
社会学   2355篇
统计学   986篇
  2024年   233篇
  2023年   937篇
  2022年   479篇
  2021年   828篇
  2020年   755篇
  2019年   854篇
  2018年   403篇
  2017年   647篇
  2016年   885篇
  2015年   1287篇
  2014年   2579篇
  2013年   2149篇
  2012年   2489篇
  2011年   2965篇
  2010年   2883篇
  2009年   2915篇
  2008年   3579篇
  2007年   2726篇
  2006年   2092篇
  2005年   1908篇
  2004年   1586篇
  2003年   1245篇
  2002年   1199篇
  2001年   1135篇
  2000年   801篇
  1999年   385篇
  1998年   259篇
  1997年   174篇
  1996年   126篇
  1995年   84篇
  1994年   72篇
  1993年   60篇
  1992年   51篇
  1991年   45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本文简述了英美两国把英语作为外语教学(TEFL)的历史,并就英美两国的一些语言学家对于TEFL的贡献作了较详尽的描述。本文还谈及英美两国TEFL的历史特征,其中最重要的是语言学理论的研究在TEFL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2.
本文认为,文学人民性与历史进步性是有区别的。文学人民性的原本意义是文学艺术与劳动人民的关系问题,其涵盖面是有限度的。通过扩大人民性中“人民”的范围以扩大文学人民性的涵盖面的作法难以行得通。对古代文学的评论中应区分人民性与历史进步性,并坚持人民性的原本意义,不可用人民性代替历史进步性。  相似文献   
73.
本文通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 ,找出影响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财务状况的主要因素 ,同时对我国各省份的大中型工业企业财务状况做出了综合评价 ,提出了改善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财务状况的措施  相似文献   
74.
文章介绍了近年来在美国、澳大利亚等国盛行的“体裁教学法”,评价了体裁和体裁分析理论,阐述了体裁分析的发展与特色,探讨了体裁分析法在商务语篇教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5.
历史学家借助历史范畴或概念整理 ,编排和解释历史事件。“现代性”概念是 2 0世纪历史编纂学的核心范畴 ,它指出了大多数国家 2 0世纪历史发展的目的。本文讨论了“现代性”作为人类社会文化发展的一个阶段的特征的内涵及其对 2 0世纪中国历史编纂学的意义  相似文献   
76.
20世纪90年代中国社会的文化转型以同源性的关联方式促成了文学的分流和变化,使20世纪90年代的文学在类型范式和价值形态上都有别于20世纪80年代的文学。本文立足于文化转型与文学变化的同源性关系,从“文学的类型分化与作家群落的变化”、“回到日常经验与个人化写作”、“叙事空间的转移与物质话语的膨胀”、“大众传媒对文学的改写”、“文学生产与流通的商业化倾向”等五个层面,概括了20世纪90年代文学区别于20世纪80年代文学的重要特征,并对上述特征已经或可能给中国文学发展带来的影响作了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77.
本文通过对中国古代和西方现代文学接受理论的比较分析,认为,中国传统文论和西方现代的接受理论在探求文学文本意义上有着两种决然相反的思路一是对作者之本意的执着的探求,一是对读者在解读文本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的张扬,这两种理论都有片面性.由此提出了建立当代文学文本解读学的理论构想以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为指导,适当借鉴中国古代文论和西方文论的合理的有价值的成果,加以整合,从而形成具有较大包容性与科学性的文学文本解读理论,即注重历史视野与美学视野的融合.  相似文献   
78.
伍子胥的事迹最早出现在<左传>中,<左传>到<伍子胥变文>,是从史书到文学作品的改变,伍子胥则由历史人物变成了文学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本文以<左传>为本,兼及其他文献,探讨<伍子胥变文>的历史真实性.文章认为<伍子胥变文>的内容许多与历史事实相违或为史实所无,至多算是七虚三实.作者突破了忠君观念和家族血缘观念的藩篱,以正义和道德作为评价人物的唯一标准,美善击败丑恶、弱小战胜强暴是作家构思文学情节的尺度,作者的价值取向非常明确.  相似文献   
79.
以《荷塘月色》的英译文对原文中单个词语的翻译为例,阐释我国著名的翻译家杨宪益夫妇的翻译美学思想:要以忠实的翻译“信”于原文的意思、原文的历史文化;翻译作品可以多一点异国情调,因为翻译毕竟是翻译。这一思想给我们的启示是:只有精通原文的精神内涵,精通原语和译语的历史文化才能译出千古传诵的译文。  相似文献   
80.
马原小说以先锋姿态与陌生化叙事引人注目,而背后涌动的却是作家获取话语权力的欲望以及为实现欲望而进行的语言实验与狂欢。当这种实验与狂欢模糊了公共权力的视野,失却了对现实境遇的本真显现,成为作家主观欲望的肆意表演,则注定会走向失语与沉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