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08篇
  免费   164篇
  国内免费   43篇
管理学   225篇
劳动科学   5篇
民族学   134篇
人才学   48篇
人口学   22篇
丛书文集   1530篇
理论方法论   208篇
综合类   4812篇
社会学   257篇
统计学   74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90篇
  2022年   75篇
  2021年   103篇
  2020年   144篇
  2019年   141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86篇
  2016年   139篇
  2015年   209篇
  2014年   333篇
  2013年   355篇
  2012年   436篇
  2011年   518篇
  2010年   514篇
  2009年   496篇
  2008年   625篇
  2007年   525篇
  2006年   453篇
  2005年   369篇
  2004年   305篇
  2003年   294篇
  2002年   278篇
  2001年   254篇
  2000年   180篇
  1999年   117篇
  1998年   59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惯用语是口语中表达整体意思的短小定性的习惯用语,广泛的存在于人类的语言当中,以简短的形式包含了丰富的内容。本文从语义、语法、语用三个层面对汉语惯用语系统进行分析并对其在第二语言教学中的处理原则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2.
城市社区少数民族居民利益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城市社区民族利益不断演变,有其内外部因素,特别是对国家政策转变,即从“直接利益”分配到“利益机会”分配的转变中,对城市社区少数民族居民利益的影响。城市化的推进,城市的多民族化进程也在加快,城市里的民族成份和少数民族人口的不断增多,各城市社区传统的族群团体被频繁流动的人口冲击,打破了原来的人际交往圈,尤其是打破了原有的民族社区,这个过程涉及到各民族成员切身利益的变化,直接影响到民族关系的好坏。具体到民族地区城市社区的少数民族居民的利益演变研究,这是一个更加微观层面上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3.
宁远平话保留了入声调类,但是入声的来源复杂,除了中古清声母入声字今读入声外,少数浊声母入声字和某些舒声字在平话中也读入声,通过历时来源和现时分布的考察,可以发现宁远平话的入声演变是从浊声母和送气声母开始的,主要元音是低元音和复元音的入声演变比较快。入声通过连读变调,官话的影响继续演变。  相似文献   
104.
英语报刊语篇中的词汇衔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词汇衔接是衔接的主要部分。本文以韩礼德等语言学家的衔接理论为基础,对英语报刊语篇进行具体分析,指出词汇衔接能使语篇达到统一的语境,是构建语篇主题以及使语篇连贯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5.
根据“嘴巴含”的方式,可以将“衔”分为“衔1”“衔2”,分别表示“全含”“半含”。前者与“含”“噙”构成“噙含”概念场,后者与“叼”构成“叼衔”概念场。表“噙含”义的词较多地分布在医籍文献中。“衔1”主要分布在诗词中。“噙”的产生对“含”造成一定冲击,但“含”在书面语中仍比较活跃。“含”“衔”“噙”均有从“东西放在嘴里,不咽下也不吐出→藏在里面;容纳→带有”的词义演变。“含”“衔”又均有从“藏在里面;容纳→隐藏”、从口部动作范畴到心理范畴的演变。表“叼衔”义,明代以前只有“衔2”。“叼”在明代始见,字形又作“雕”“刁”等。将历史文献与现代汉语方言分布相结合,推测“噙”发源于北方地区。“叼”很可能是“长江型”词,兴起于江淮流域而后往北向西扩散。  相似文献   
106.
"好比"的话语功能主要有两类:一是用于举例说明,二是用于假设推论.为了更加具体、更加形象传递信息,言者有时会借用相似事物对此前内容进行类比式举例,亦或者作为举例发端语创设话题情境或前提."好比"的演化过程从"短语(好+比)"到动词"好比(如同、好像)",再到动词"好比(类比式举例标记)"、动词兼连词"好比(话题式举例标记)",最后演变为连词"好比(假设标记)",其演变机制主要是由于句法位置变化、韵律特征、主观性、隐喻机制与重新分析.  相似文献   
107.
清末民初时期的文学像走进了无出路的死胡同,而"五四"新文学的出现更像无所凭借的"大爆炸".从清末民初到"五四"的文学演变的历程,不是顺承,而是逆接.与其把前者看成新文学的序幕,不如把它视作悠久的古代文学的尾声.清末民初存在各自分流未能连通的思想观念、表达语言和文体文学变革这样三条线索.其时"士大夫之中的明白人"未能将这三条变革线索整合为一体,此事有待于"五四"新一代人完成.文学演变顺承不行,转而逆接,背后存在人的代际更替.  相似文献   
108.
大主语或小主语是“的”字结构的主谓谓语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主语是“的”字结构时,多为VP受事;小主语是“的”字结构时,多从属于大主语。小主语从属大主语是主谓谓语句各类语义结构中最为典型的一类,而“的”字结构充任小主语最能体现这种关系。小谓语如果也是主谓结构,就形成层层包孕、外延渐小的语义关系及其变化;汉语里不少语义系列也具有外延越来越小的特点,所不同的是这些语义系列各项是并列关系,而大小主语之间没有直接的句法关系  相似文献   
109.
1943~1950年美国对朝鲜问题的政策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43-1950年期间,美国对朝鲜的政策演变经历了四个时期:政策提出时期,主张朝鲜成为自由与独立的国家,但遏制苏联影响的政策阴影已经隐约可见;实行遏制政策时期,企图通过建立受美国操纵的南朝鲜来阻挠朝鲜的统一,继而让南朝鲜兼并朝鲜北部而成为合法的全国政府,达到抵消苏联影响的目的;遏制政策时期,出于冷战的需要,正式提出并推行遏制政策;积极遏制政策时期,将其政策集中指向朝鲜北方的所谓“公开进攻”,比以前的遏制具有更为露骨的进攻性和侵略性,是扩张主义和遏制理论相结合的产物。美国对朝鲜问题的政策及其实施,是造成朝鲜南北对立的主要因素之一,加剧了朝鲜半岛的紧张局势  相似文献   
110.
傣、泰干支文化源于汉文化,在吸收的过程中则发生了一些变异,即:西双版纳傣族、泰北兰那泰人一直沿用汉族的干支纪时法,并借用了干支读音。而泰中泰人除了在15世纪30年代以前曾使用过干支纪时法外,还同时使用十二生肖纪年法,此历法实为干支纪时法的一种变异,并用巴利语序数词1—10和高棉语十二生肖名称代替干支,这是多元文化对泰人产生深刻影响的必然结果;在十二生肖动物名称上,傣、泰与汉族或傣、泰之间也存在着细微差别。另外,干支文化通过越南传入傣、泰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