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3篇
  免费   14篇
管理学   96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27篇
丛书文集   72篇
理论方法论   12篇
综合类   241篇
社会学   52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梳理整合魏、晋间散见的史料,对史料可信性加以考订,对历史人物疑年加以探解,对裴松之持疑的史料(如郭冲<条五事>)加以辨证,对袁准甄录的蜀亡史料之历史价值加以重新确认,对蜀国速亡在其盟国吴国引起的震动加以审视.三世纪崇拜诸葛亮之史料得以完整保存,与建统一大功的晋武帝司马炎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92.
张良、诸葛亮、刘基号称“三大军师”。对“三大军师”高下的比较一直是后人感兴趣的一大话题。刘基本人对另外二位军师也曾发表过看法,也曾有意识地把自己与二位前贤放在一起品评。就刘基所留下的作品而言,主要从三个方面提到了张良、诸葛亮:一、文治武功;二、君臣遇合;三、功成身退。  相似文献   
93.
诸葛亮正式登上汉末政治舞台后的二十七年间,经历了种种幸与不幸。他高卧隆中,意在择主而事。他出山后得到刘备极大的信任和尊重,是其一生中最大的幸事。但他与刘备的关系难与桃园三结义相提并论,所以又不时要受刘备方面强大干扰,这又是其不幸。他有把握让刘备三分天下有其一,却无法北定中原,兴复汉室。又不得不以进为退,频频北伐;身死之后,无人可继任,这又实在是诸葛亮一生最大的悲剧。  相似文献   
94.
诸葛亮躬耕模式的基本特点是耕读结合,躬耕之余,静心思考安定天下之策,努力提高治国之才,等待时机出山建功立业。诸葛亮所在躬耕地隆中交通便利,有利于信息的获取;有无主土地可耕,有利于经济的独立;附近有亲属和朋友,有利于社会交往;隆中与襄阳存在一定的距离,有利于个人静心学习与独立思考。诸葛亮躬耕模式成功的原因有六:汉末社会动荡对人才的需求,儒家伦理地位的稳固,诸葛亮对家族精神的传承,诸葛亮子孙对诸葛亮精神的继承,刘备对诸葛亮人格的尊重,不忠不义的盛行。诸葛亮躬耕模式对后代士人产生了重要影响,其躬耕模式和其本人均经历了一个神圣化的历程,后人难以超越。  相似文献   
95.
由成都市诸葛亮研究会和成都市文化局主办、成都武侯祠博物馆承办的“全国第十二届诸葛亮学术研讨会”于2000年9月17—19日在成都武侯祠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100多人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学术讨论。大会共收到论文60多篇。代表们就三国史及诸葛亮展开了研讨,并将主要观点综述如下:一、关于诸葛亮与三国史研究对于夷陵之战败北,诸葛亮是否应当部分承担直接或间接的责任,历代史家众说不一。王子今《诸葛亮与夷陵之败》认为:诸葛亮在夷陵之战中的作用是难以明朗的。但此后及时调整战略方向,使得蜀汉政权能够维持生存并有所进取,确实证明…  相似文献   
96.
子墨 《职业》2013,(25):74-74
三国时期的名将马超与许褚曾在渭水边大战三百回合不分上下,他的名气也因此迅速传遍大江南北。后来,刘备与刘璋反目攻下了西川之后,诸葛亮说服了跟随张鲁的马超投归刘备麾下。
  刘备自担任益州牧后,大封老部下及新招募的文武大臣。独自镇守荆州的关羽被封为荡寇将军、寿亭侯,刘备又遣使送了大量的黄金、白银、锦缎厚赏关羽。关羽起初非常高兴,但是当他得知新近归降的马超也被封为平西将军、都亭侯,并得到丰厚赏赐后,非常不愉快。关羽认为自己义胆忠肝,为刘备立下汗马功劳,却和刚刚投奔来的马超得到差不多的封赏,心里很不平衡。同时,马超一向以勇猛著称,他的到来对心高气傲的关羽而言也是一种无形的挑战。所以关羽决定要和马超一决高下。  相似文献   
97.
蜀道线上的诸葛亮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连接大西北与大西南的蜀道是中国西部化的轴心。诸葛亮在蜀道线上的化遗产,不仅承汉启唐,是中国西部化期的典型,是中国西部化兼收并畜的象征;而且魅力永存,是蜀道线上最具生命力的传统化,是西部大开发应该继承的化遗产。  相似文献   
98.
诸葛亮成为杰出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和思想家,游学活动所起作用不容低估。在长达十余年的游学活动中,他丰富了知识储备,才识大进;在游学地建立了广泛的人脉关系,并获得了社会名流给予的上佳品题;游学活动更使他完成了从少年学子向青年政治家的转变。  相似文献   
99.
“卧龙藏虎”常常被用来比喻有才华的人,但他们的才华还没有被发现,或者由于各种原因而无法施展。古时诸葛亮就被喻作“卧龙”,识才的刘备三顾茅庐,既为诸葛亮提供了展示才华的平台,也找到了一个不可多得、帮助自己成就事业的贤臣,这是诸葛亮的幸事,也是刘备的幸事。在新世纪新阶段.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急需大量人才,因为经济全球化的竞争。归根结底是科技和人才的竞争。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新局面。可现实中,一些领导或用人单位却时常叹息缺人才。  相似文献   
100.
成都市西北郊,从现在青少年活动中心公园新开河道下口处起,至市区五丁桥,河面宽阔比较直畅的一段河堤,称为九里堤。成都地图,从北往南称为九里堤北路、九里堤中路、九里堤南路、西体北路。据1995年出版的《成都大辞典》载:"九里堤今仅存土埂一段,长200米,高8米、宽15米。此处遗址1981年被列为成都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