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5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9篇
管理学   117篇
劳动科学   200篇
民族学   15篇
人才学   29篇
丛书文集   312篇
理论方法论   80篇
综合类   769篇
社会学   90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137篇
  2013年   117篇
  2012年   170篇
  2011年   196篇
  2010年   146篇
  2009年   160篇
  2008年   130篇
  2007年   71篇
  2006年   73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961.
论我国人民调解制度的改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国传统的人民调解制度进行改造,首先必须确定人民调解的功能,人民调解制度仅仅是诉讼外解决民事纠纷的一种机制,明确了这一定位,对人民调解的改造即应着力于加强其解决民事纠纷的能力,包括应将人民调解组织改造成专业性的民事调解法定机构,根据城乡不同情况和需求,建立城乡二元化的调解组织和制度,并建立诉讼外民事调解与法院审判的有机链接,以提升调解协议的效力。  相似文献   
962.
在网络时代,我国协商与调解制度要适应电子商务争议解决的需要,并更好地融入我国法制现代化和国际化的潮流,需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改革与完善:推进协商与调解制度的规范化、法制化;拓展和提升在线协商与调解服务。  相似文献   
963.
通过对外国行政诉讼制度相关理论的介绍,对我国行政诉讼中建立调解制度进行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分析,提出应遵循自愿、效率和有限调解的原则,架构我国新型的行政诉讼调解制度。  相似文献   
964.
论法治目标下调解制度的存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调解制度被我国法院作为解决民事、经济纠纷的重要手段。随着依法治国方略的确立,调解制度日益暴露出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相适应。本文着重论述调解制度在诉讼框架内加以改良,不可能有效贯彻“自愿、合法”的调解原则,必须从诉讼中排除调解制度。  相似文献   
965.
法院调解在我国的民事诉讼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我国法院民事审判权的主导性运作方式。尽管法院调解的弊端日益突出,其存在的合理性也受到一定的挑战,但是,法院调解的主导性地位却没有因此而改变,其重要原因便是人们的法律观念深受传统法律文化的影响。中国古代的文化崇尚和谐,这种文化性格决定了古代中国人对于诉讼的态度,决定了无讼、息讼等法律观念的产生。这些观念渗透于司法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966.
本文阐述了海峡两岸法院调解制度的基本规定,认为它们均源于中国的传统 文化和传统道德,但又在不同法域中各自成长。通过考察和比较两地法院调解制度的利弊, 认为我们应重新审视传统法文化的优势和不足,并进一步探讨我国法院调解制度的理论价 值。  相似文献   
967.
我国《行政诉讼法》第五十条明确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不适用调解。然而,在审判实践中,各级人民法院通过加强协调工作,确实解决了大量的行政争议,有效地缓解了官民矛盾;另一方面,我国行政案件撤诉率常年居高不下。这些都促使我们反思行政诉讼法禁止调解的规定是否科学.是否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在我国,不论从传统文化还是现行法律体制环境上都可以找到适于行政诉讼调解制度存在和发展的土壤。  相似文献   
968.
对于存在设立瑕疵的公司,各国大都通过相应补救措施,尽可能维系其存续,从而保留其法律人格.对此,英美法系采公司设立证书的公信力理论,原则承认其有效存在;大陆法系在制度表层,普遍采原则否定主义,但通过设计特别制度尽可能承认其存续.我国公司法尚未确立完善的公司瑕疵设立及其救济制度,应该在比较借鉴他国的基础上完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969.
多元纠纷解决机制背景下的彝族司法调解人——“德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少数民族司法制度,将目光聚焦于纠纷的调解者,是研究少数民族习惯法的运作过程,揭示传统社会秩序得以良好运行的奥秘所在。凉山彝族司法调解人"德古"至今仍活跃在大小凉山,并成为彝族人法律生活中的重要角色,他们用唇舌与记忆宣讲传递着古老的习惯法规范与判例,维系着彝区的安宁,展示了彝族乡土社会中法律与秩序的本土意味与和谐。在当今着力构建多元纠纷解决机制,强调诉讼外的纠纷解决手段成为对民众有吸引力的解决方法,德古作为彝族社会的法律人、民间的司法官,其作用必然是不可忽视的,是可重借的资源。  相似文献   
970.
略论凉山彝族民间调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奴隶制下的凉山彝族社会,由于没有形成统一的政权组织和司法行政机关,人们之间发生的纠纷主要靠社会中德高望重的德古、苏易按照习惯法进行调解。这种民调解方式在凉山有着很深厚的群众基础,对社会的安定团结和稳定起了很大的作用。但因为它源于奴隶社会,也存在消极的因素,我们应本着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原则,积极引导,使其和国家法律、法规相融合,为建设和谐、稳定的凉山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