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87篇
  免费   153篇
  国内免费   62篇
管理学   80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103篇
人才学   89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1628篇
理论方法论   239篇
综合类   4874篇
社会学   471篇
统计学   14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76篇
  2020年   94篇
  2019年   105篇
  2018年   60篇
  2017年   82篇
  2016年   121篇
  2015年   197篇
  2014年   431篇
  2013年   384篇
  2012年   591篇
  2011年   660篇
  2010年   588篇
  2009年   564篇
  2008年   534篇
  2007年   471篇
  2006年   348篇
  2005年   355篇
  2004年   363篇
  2003年   287篇
  2002年   273篇
  2001年   258篇
  2000年   196篇
  1999年   93篇
  1998年   64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纵观近十年来的高考、中考作文对文体要求的发展轨迹,我们不难得出以下两点结论:(1)从规定文体到“文体自选”是高考、中考作文的一大变革、一大进步,是作文命题的一次较大程度的”松绑”,它体现了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它重视学生语文素质和能力的考查,它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鼓励学生学有所长。(2)  相似文献   
52.
中国传统诗歌中常常不以主观的情绪或知性的逻辑介入自然,力求以自然自身呈现的方式呈现自然,使之与人的情感平等交融;而西方传统诗歌则将人的感受放在主位,以人的情感而不以自然的存在为依归,使自然处于从属依附的地位.中国诗歌的这种现象可从老庄的道家思想中追溯哲学本源,而西方诗歌的此种倾向亦可从其文化中天人相分的传统哲学内涵中寻求根源.  相似文献   
53.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尤其是五四期间,我国译诗之风盛行且影响深远。针对目前国内对这一时期诗歌翻译缺乏系统探讨的现状,本文从译史、翻译实践、译论以及我国新诗运动影响等层面,就这一时期诗歌翻译研究的视域、基本架构问题进行了概述与分析。  相似文献   
54.
在当代中国,诗歌的生存空间已经相当狭小,这既有社会的、经济的、价值的因素,也有诗歌创作、诗歌理论方面的偏颇。通过对徐志摩诗歌的代表作品《再别康桥》创作特色的分析,认为诗歌所具有的内在韵律是诗人生命的轨迹和节奏,因此,在诗歌创作中要强调诗歌的音乐性特质,但是,在当代诗歌创作中其音乐特质已经发生了相当的变化,远远不是过去一般意义上的押韵和节奏,而必须提升到新的理念和高度。  相似文献   
55.
源于西方的象征主义对以现实主义为主要特征的曹禺的剧作《原野》有深远的影响。象征主义和现实主义在本质上的差异性并不意味着两者在一部作品中是不能共存的 ,实质上 ,这二者在《原野》中表现出了极强的“亲和性”。  相似文献   
56.
诗歌阅读中的“误读”,无论是读者的有意为之或无意中的“歪打正着”,指的都是读者在对诗意的理解上与作者本意不一致。之所以会发生“误读”,是因为读者从诗中读出了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感情体验,而以自身的联想力丰富、补充了作者的诗意内涵。可以说,误读难以避免,也是合情合理的,但是它应该出现在率性而为的状态之下,而不是出于无知或有知的偏见。  相似文献   
57.
罗伯特·弗罗斯特作为二十世纪美国最伟大的诗人之一,其思想和观点在其诗歌艺术创作之中表现出来.本文仅以其诗歌来窥视其观点和思想,为进一步的了解和研究弗罗斯特提供些许研究素材和浅薄的理论认识.  相似文献   
58.
意象派诗歌不仅是英美现代派诗歌的起点,还产生了重要的国际影响。它不仅催生了五四时期中国的白话诗,更参与了30年代中国现代派诗的建构。本文以译介学为理论基础,对英美意象派诗歌在30年代中国的译介进行梳理,以期揭示它与中国现代派诗歌的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59.
诗歌一般拥有新鲜的、独特的想象、又常被说是“带有音乐性的思想”,而且语言特别优美和精练。比喻、象征等手段用得多而巧妙。但是在视觉方面,诗人也有所创新。这表现在书写形式变异的英文诗和中国的回文诗。本文通过分析麦克高夫和卡明斯的两首英文诗,以及苏轼等人的回文诗,探讨中外诗人力图通过书写形式的安排,从视觉方面展现诗歌的魅力。  相似文献   
60.
侠文学创作在文学史上早有,随时代发展又呈现出异彩纷呈的艺术特色。战乱频仍的南北朝时期,梁朝偏安南方一隅,其文人咏侠诗不仅反映出独特的时代风貌及前代文学影响,也体现出文人独特的心态及文风。文章从梁代文人咏侠诗的审美现象--诗中豪气、地理及季节特点、侠的佩带物及表现的知遇情结,仍可找出诗中深藏的文化根源,及梁代文人咏侠诗得以呈现别具一格的审美观的成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