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5篇
  免费   125篇
  国内免费   75篇
管理学   9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88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441篇
社会学   3篇
统计学   9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80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81.
以2005~2014年福建省家族企业作为研究对象,考察家族企业的权力配置对企业会计稳健性的影响。通过对310个样本企业的实证分析发现,与家族企业实际控制人不担任董事长和总经理任何一个职位的企业相比,家族企业实际控制人担任董事长、总经理之一或者同时担任董事长和总经理的企业,会计稳健性更差;家族控制力越强,会计稳健性越差。研究结果表现,家族介入企业运营管理削弱了企业会计信息质量。  相似文献   
82.
2015年,中国新闻传播学科出现面对社会变革和技术创新的重大挑战,在回顾新闻传播学学科生态和社会实践的基础上,结合国家重大方针政策以及中国传媒业发展的重大事件,从10个方面分析2015年新闻传播学的实际现状,围绕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技术发展、新闻学行业变革、传播学研究新热点、学科范式和学科教育以及新闻传播学学科理念等问题,思考新闻传播学科发展方向,拓展新闻传播学科研究领域,为传统媒体变革和新媒体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指导,以促进新闻传播学科协同创新、整体提升。  相似文献   
83.
法本质观是解读党法关系的法理基础,准确把握党法关系必须坚持正确的法本质观。以阶级性本质论、社会性本质论、人本性本质论、本质虚无论和马克思主义当代法本质观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比较分析、归纳总结等研究方法,分析探明了各类法本质观对认识党法关系的影响。研究认为,当代马克思主义法本质观是超越其他法本质理论并且符合中国实践的科学理论,在当代马克思主义法本质观的逻辑框架下,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是以人民根本利益为纽带的本质统一体。  相似文献   
84.
为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自由思想和自由精神,从儒家、道家、佛教的角度进行阐释。研究认为,儒家主张用礼规范个人的行为,追求“从心所欲不逾矩”, 所讲的自由是有限制的自由;道家最能体现自由精神,既有对精神自由的不懈追求,也有对生命自由的终极探寻;佛教重在弘扬生命的主体性,强调不能为了自己的自由而妨碍他人的自由;由此发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自由精神与西方遵从道德法则、主动和被动的自由等自由思想存在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85.
为提升客运站自身市场竞争力,改善其对车方的服务质量管理,以车方客户作为提升服务质量管理对象,在服务蓝图理论的基础上,针对性地建立起具有18项评价指标的车方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并应用改进的IPA分析法进行服务质量评价与改进研究,指出客运站应在车方行包服务、司乘人员信息服务以及停车位数量与管理等方面进行重点改进。  相似文献   
86.
自2011年8月23日江西省获得国务院批准正式启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以来,全省跨境人民币结算工作实现了快速发展。截至2012年末,江西跨境人民币结算实际收付金额在全国11个第三批试点省份中位列第三。今年以来,江西省城市商业银行积极申请开展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南昌银行、九江银行均已成功获得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资格,实现了江西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量零的突破。  相似文献   
87.
当代中国哲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坎坷的历程,可划分为三个明显不同的历史阶段,每个阶段都充分反映了哲学对自身权利的诉求及其与社会文化发展的历史融合。当代中国哲学正在逐步摆脱某些不必要的干扰,竭力恢复哲学的本来地位;同时,中国哲学家们也打开了对外交流的窗口,力图重塑传统哲学的形象。西方哲学进入中国以及由此带来的现代中国哲学的形成,正是以哲学的特有方式演绎着中国百年来的现代社会的风云变幻,表达着中西文化交流中的冲突与融合。作为文化冲突与融合的哲学表达,在现代中国的文化语境中充分表现为三个不同的纬度,即哲学与政治的关系、思想的传播和接受、学术自身地位的迷失和寻求。  相似文献   
88.
马丁·路德是宗教改革时期的一位重要而又富有争议的人物,相较于学界对改教时期的路德的神学思想及实践、他的政治态度以及他的影响这三方面的热切关注,《圣经·旧约·诗篇》对路德的整个思想体系和行为实践的奠基作用却很少有人进行系统的整理和评价。本文从路德的音乐价值观、圣经观及其圣经解经法和路德神学思想中心的“因信称义”说三个方面归纳了《诗篇》在其中分别扮演的角色和作用,指出《诗篇》不仅是路德之许多重要神学思想观念的肇始,更是他推行宗教改革的重要工具和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89.
在消费文化语境中,重新审视20世纪文学中的看客现象,会发现看客身上的消费性、感官性、娱乐性等特质与消费文化的特点有一定的契合。看客通过“看”这个行为获得一种精神上或者意念欲望上的满足感,于是“看客”和“被看者”之间就构成了一种“消费∕被消费”的关系。本文尝试在这一关系中解读看客、作家、受众的三重消费心理,揭示看客现象下的媚俗化写作,进而探讨重建文坛生态环境和民族文化精神问题。  相似文献   
90.
马克思主义诞生和发展的过程是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由理论变为实践的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实践形态的一种运动,接受一定的马克思主义观作为指导。马克思主义观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前途和命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又反过来影响着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的认知和态度。苏东剧变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失败,而是苏东共产党人错误的马克思主义观酿成的悲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前途与命运与马克思主义观紧密相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