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7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60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53篇
人才学   6篇
丛书文集   222篇
理论方法论   37篇
综合类   608篇
社会学   70篇
统计学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95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83篇
  2010年   102篇
  2009年   82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96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山水意象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有着极为丰富的内涵 ,只有正确破译这些意象的深层意蕴 ,才能准确把握诗人的情思。本文只选取有关男女相爱、思人盼归、临水送别等方面的意象 ,给以简明的描述。  相似文献   
992.
《卧虎藏龙》作为一部有品味的武侠片,充分体现了导演武戏文唱的特点,且较 好 地融艺术性、娱乐性、商业性于一体。其具体特点有三:人物形象动人,情节曲折巧妙;造 型清新脱俗,效果逼真传神;内涵丰富深刻,风格写意抒情。  相似文献   
993.
《决策探索》2009,(13):92-95
炎热的天,去哪里避暑?烦躁的生活,去哪里消遣?干巴巴的窄气,去哪里寻凉?您可以随着我们发现那些最IN的森林避暑地和避暑方式,用悠游的姿态,清凉一夏。甜蜜的氧吧,纯净的绿水,开心的去处,还等什么,赶紧出发吧!  相似文献   
994.
本文通过考察中国山水景观与宗教文化、人的审美、人的劳动之关系,揭示中国山水景观的人文精神内涵,从而阐明研究山水景观与其人文因素的关系的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95.
天柱山旅游文化的审美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安徽天柱山 ,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和国家级森林公园 ,因汉武帝的尊封南岳而名传千古 ,又因宗教的介入和文人的登临而享誉中外 ,更因雄奇秀美的山水景观而引来四方游客。它以丰厚的旅游文化和特有的审美价值 ,成为当今安徽的游览胜地、皖西南旅游开发的龙头产品。鉴于此 ,很有必要从旅游审美的角度 ,对天柱山旅游文化的内涵及其价值进行理论探讨 ,本文试图从石刻、宗教、山水、史迹、民俗诸多方面予以观照  相似文献   
996.
怀古诗将千古风流溶入山光水色 ,在时间的空间化中将纵向的拓展绘画化 ,于赏心悦目的山水审美中蕴涵历史感哲理性 ,表现出自然入诗强劲的渗透力及其高度的艺术表现技巧 ,大有与山水诗合流之势。反过来说 ,足见新的自然景观、新的观照自然的视角为山水诗的发展注入了旺盛不竭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997.
地学山水记是魏晋地学知识革新下所创造的截然不同的“山水认知”体系。其文体功能在于存录“物之本末,事之始终”。这一功能先后经历了“记述形态”向记体文的转变。“记”这一类文献的特殊性在于,不仅要以文章为法式,还要以尊道为本原。唐代古文运动中记体的兴盛,实质上是文以载道的实践。其所提倡之道,即为物理、事理所需要展现的认知能力与知识架构。   相似文献   
998.
缥缈出尘世     
正历经明清之际的动荡不安,一群遗民书画家,跨越风雨如晦的时代之交,历经家国巨变,翻天覆地的变故与灾难在他们精神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由明入清,故国不在,在清廷的统治下,有人见复国无望,以死明志;有人出仕清廷,成为顺民;更多的一批人坚守气节不仕新朝,离尘出世,寄情山水。  相似文献   
999.
本文从情绪体验的角度,提出了山水旅游体验内涵的4种类型,即感知体验、认知体验、审美体验和超验体验,并以此分析了张家界武陵源风景区目前旅游解说中存在的问题,继而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00.
在中唐士人普遍尚佛的大环境下,元稹与禅宗也有着较密切的关系。他好游禅寺、广交禅僧、感悟禅理、寓禅于诗、以禅悟感发来观照社会与人生。特别是在调适贬谪心态与谪居情绪的过程中,在调整自己生命价值取向时,禅宗对他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