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7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5 毫秒
1
1.
2.
黑龙江三江平原森林的变迁肇始于清末至民国时期。本文通过全面收集历史文献、地方文献,并结合实地踏勘,较全面地复原了黑龙江三江平原在清初及清中叶时期的森林环境,继而探讨了清末及民国时期此地森林演变的过程和原因——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所需、修筑中东铁路、作为船舶燃料以及挖参和采金。文章最后揭示了该地森林演变的空间特征,即由清初、清中叶的点式影响变为清末民初时期的沿边、沿江、沿路(铁路)、沿村、沿屯的破坏,但交通不便的深山区和平原腹地森林仍然保持着原始的状态。  相似文献   
3.
以回到事物的本源去的思想方法以及"个体发育重复着系统发育"的发生学观点,从社会生物学、人类学、哲学和心理学的多学科角度,对自然旅游的本质、行为特点进行了探讨。认为自然旅游的本质是一种"返祖"与回归,这种本质决定了它有4个方面的特点:注重体验而不是"观光"、注重过程而不是结果、不以追求方便为条件、具有善待的意识。  相似文献   
4.
环境学、心理学等领域已有丰富研究成果表明,儿童时期自然接触经历不同的成人在认知和行为上往往会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但目前旅游领域对儿童自然接触相关研究关注较少。采用问卷调查法,以北京市大学生为调查对象,从城乡成长背景、接触频率、接触方式、接触环境、接触强度和接触感受六个维度出发,探究儿童时期自然接触经历对其旅游认知、情感和意向偏好的影响。结果表明:(1)儿童时期的自然接触方式、环境、强度和感受均与旅游偏好存在一定的影响关系;(2)城乡成长背景和自然接触频率未呈现出与旅游偏好的显著影响关系,但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基于以上结果,就儿童自然教育开展和大学生旅游市场开发提出针对性建议:(1)儿童自然教育活动应尽量在真实的野外自然环境中进行,保持适中的强度,并注意引导儿童对自然产生积极感受;(2)大学生旅游市场开发应关注不同自然接触经历的大学生对自然旅游产品的多样化需求。  相似文献   
5.
一门成熟的学科都有自己研究的逻辑起点(可以理解为通俗意义上的核心问题).首先概括总结了逻辑起点的概念和内涵,继而探讨了建筑学、园林学和旅游学的逻辑起点,论述了三者的逻辑起点分别是"遮庇"蓺植/(栽植)"和"徙行".因而三门学科关系的不同点是分别侧重于解决人类不同尺度上生存与生活的3个基本层面,即"居住"作息(劳作与休息)"和"移动"的问题,三者共同的旨趣和目的都是满足人类的生存与行为需要,都是在不同的尺度上为人类提供美好的环境,提升人类生活的质量,都是使生活更美好(making life better).最后基于旅游学"徙行"的逻辑起点,提出旅游学学科体系应包括3个维度:与规划和设计联姻、与自然和文化保护联姻、与管理联姻.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20世纪初美国林学家、环境伦理和保护先驱奥尔多.利奥波德在其著作《沙乡年鉴》一书中蕴含的森林系统健康思想。认为他在4个方面有着深刻的认识:病树为动物提供庇护之所和食物来源,动物对于树木疾病和昆虫具有控制作用,动物和植物之间以及植物与植物之间具有复杂的微妙关系,病树提高了森林的美学价值和生物多样性。最后对其森林系统健康思想进行了概括和总结。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情绪体验的角度,提出了山水旅游体验内涵的4种类型,即感知体验、认知体验、审美体验和超验体验,并以此分析了张家界武陵源风景区目前旅游解说中存在的问题,继而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