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3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49篇
理论方法论   24篇
综合类   183篇
社会学   1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贾平凹风情散文雄而有韵,秀而有骨,独树一帜,引人注目.恢闳阔大的境界,朴拙古雅的内蕴,沛然生动的气韵,显现了作家的艺术探索与追求.  相似文献   
72.
张连义 《南都学坛》2004,24(3):62-64
贾平凹是一个具有忧患意识的作家。他的大部分作品都充满了忧患意识,其中,《浮躁》、《废都》、《高老庄》、《怀念狼》是其创作不同阶段的代表作品,鲜明地表现出其忧患意识逐渐发展的过程。《浮躁》表现出对社会现实的忧患;《废都》通过庄之蝶等文人的自恋与彷徨对作为道义承担者———知识分子的沉沦表现出担忧;而《高老庄》、《怀念狼》则把关注的目光对准了人类自身以及人的生存环境。总之,随着作家创作视角的开阔,其忧患意识愈来愈显现,关注的焦点也越来越接近"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73.
总结的学问     
有人说时下散文这种文体最火。在下以为,此言差矣。依我看,时下最火的文体应该是总结,不论大单位、小单位、机关、企业、上级、下级、哪个单位不写总结,而总结五花八门、形形色色,越写越多,越写越复杂,越写越讲”艺术”,大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味道。俗话说,术业有专攻,我想,如果让蒋子龙、王蒙、贾平凹、金庸、琼瑶、王朔、张承志、池莉这些大作家来写总结,未必能写好,弄不好会写得一塌糊涂,就像那句俗话所说的那样:马尾串豆腐,  相似文献   
74.
一个人对于自身历史的追寻到底意味着什么?是回归本源的渴望,是逃避此在的畏怯,还是拒斥未来的固执?贾平凹以他的小说《高老庄》向我们透露了一种思考的方式:个体对其历史的追寻是一场希望与绝望永恒的对决,因为对决,个体才可能有其存在的价值;因为永恒,追寻才更有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悲壮。  相似文献   
75.
用简谱和锣鼓经把秦腔音乐写进小说,将时间艺术溶进符号艺术之中,以揭示性格、暗传情绪、营造氛围、凝聚秦人秦地的生命呐喊和文化魂脉,是《秦腔》的一个创造性探索。《秦腔》通过日常生活的描绘,呈现了当代农村在历史与道德、经济与人文坐标上的错位,表现了社会转型过程中社会权力体系和族缘缘体系交叉互动的复杂关系;如数家珍地描绘当下农村生活的原发状态,既将时代风云稀释为家长里短,又在这种描绘中渗进了许多灵悟的元素,不妨称之为灵智现实主义。  相似文献   
76.
国自古讲究以礼治国,而礼的本质其实就是根据身份地位的差别来实施社会管理,在此种名教礼法的秩序下,形成了根深蒂固的“贵贱之分”、“良贱之别”观念。贵贱者,官贵民贱;良贱者,良民与贱民之等级区别也。虽然不同时代对贱民的指代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77.
在这本小说里,始终可以感觉到夏家作为清风街最大家族的强大在场.值得注意的是,夏家的最长一辈--天字辈的名字:仁义礼智.以孔子五德(取前四德)命名.对家族的认同在宽泛的意义上就是对文化(这种文化对于中原汉民族来说就是儒家文化)的缅怀和信奉.  相似文献   
78.
<废都>、<白夜>、<土门>、<高老庄>、<怀念狼>等是贾平凹进入90年代以来所创作的一系列长篇小说,论者认为它们是作者关于精神家园的一次集中而彰显个性的思考,因而在本文里把它们当作一个关于"家园"的巨大文本进行一种整体性解读,从中触模作者的心路历程、理性之思以及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79.
论贾平凹散文的审美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平凹散在当代坛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为20多年来,他不断扩展散的写作内容,不断追求新的审美样式,表现出广阔的审美视野与选材能力。总括而论,贾平凹的散可以分为五个审美类型:自传类、风情类、世相类、禅思类和化类,每一种类型都相对应地承载着他的身世,他对农乡、市井群类的感悟和对民族与人类化的反思。  相似文献   
80.
贾平凹的文化乡土小说经历了乡土文化寻根、现代文明反思到现代乡土社会的新文化建构的探索过程.在形式上,则由写实转向意象化的手法,进而采用民族寓言的文本形式,把乡村的凋敝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失落联系起来,展示了知识分子对当下乡村和中华文化价值选择的思维轨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