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9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6篇
管理学   134篇
劳动科学   11篇
民族学   27篇
人才学   18篇
人口学   4篇
丛书文集   271篇
理论方法论   41篇
综合类   515篇
社会学   89篇
统计学   2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81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81篇
  2009年   70篇
  2008年   120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74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61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81.
隋初,尽管兼采南北朝制度,但主要沿袭北周制度,实行皇帝"五庙"制度;皇帝宗庙禘、袷祭祀制度则大致遵循郑玄学说.虽然隋炀帝意图依据周代"天子七庙"古礼,实行"七庙"制度,由于许善心等人的设想不符合隋炀帝之意,因而,至隋朝灭亡,"七庙"制度没有被付诸实施.  相似文献   
82.
"第五代"电影20年来的文化态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桂青山 《学术研究》2004,(2):116-120
第五代电影的文化流程有三个阶段 :振兴与勃发期———与时俱进 ;徘徊与寻觅期———与世浮沉 ;适众与媚俗期———随风俯仰。本文以电影为个案 ,分析当代中国 2 0年来的文化走向 ,并对当代文化状态及某些学术观点 ,提出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83.
民国研究     
主持人语:1924年国民党的改组及第一次国共合作,是改变中国近代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以往的研究多从国共两党关系角度来考察1924年国民党改组以及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历史过程,而对当时新兴的社会力量与新型的民众动员方式关注不够。韩国首尔大学柳镛泰教授的论文通过考察国民党"一大"前后孙中山建国构想中的两种民意机关的构成原理与相互关系,揭示出孙中山所提出的国民会议主张并非国共两党应付时局的权宜之计,而是以当时已有的民意集结经验为  相似文献   
84.
“区域化”取向与近代史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王先明认为,学术意义上的区域史研究,是指在一定时空内具有同质性或共趋性的区域历史进程的研究,而近年来的所谓区域史研究,大多不过是研究的区域化取向而已。张利民认为,区域史是研究一定空间范围的历史,因此,研究者既要考虑环境对区域形成与演变的作用和影响,更要注重自然科学尚不能包容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人文因素。吴宏岐认为,区域比较研究目前已是学者们习惯采用的分析方法,但是,仅靠区域个性特征之间的比较还是远远不够的,还需用辩证统一的观点考察区域社会现象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唐力行认为,以往的中国近代史研究是以宏大叙事见长的,强调的是历史的阶段性和进步性,往往忽略了历史发展的延续性,而实际上,传统社会的延续性和巨大惯性仍在历史的深层左右着近代历史的定向。因此,关注历史发展的延续性,才能真正实现社会整体史的研究目标。  相似文献   
85.
我国房地产宏观调控的重点和市场走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6年是我国进入新一轮宏观调控后,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出台最多和调控力度最大的一年,调控后的房地产业,发展的长效机制正在逐步建立与完善,为房地产市场保持长期的和谐、健康、稳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土地资源使用的严格控制和规范的出让制度的形成,有效遏制了土地升值和违规出让对商品房价格产生的拉升作用。房地产业在调控中以规范求发展,以稳定保持续,已经从快速增长期进入理性发展期,部分地区的房价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理性回归。未来房地产市场价格的变化还将取决于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理解。  相似文献   
86.
"三个面向"是邓小平教育思想的精华,其核心是"教育要面向现代化".这一思想突出了教育发展的先导性、实效性和社会适应性原则,体现了对传统教育的创造性转化和对现代教育的现代性重构的双重历史超越,既有鲜明的本土性特点,也有突出的国际性取向,对于推动中国教育的全面复兴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7.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是德国文学思想走向现代的重要历史时期。这一历史时期出现的由德国古典哲学、美学向现代哲学、美学的转型,使得德国文学思想迅速在迟到的德国民族这里走向现代,具有了审美现代性。德国文学思想的审美现代性的特点在于对启蒙现代性的反思,表现出的主要特点是:民族意识性、象征符号性、非理性化。在这世纪之交的时候,德国文学思想的现代性主要表现为几个主要文学流派:哲学上的新康德主义和现象学,文学上的象征主义和现实主义,美学上的马克思主义。它们分别对德国文学思想的现代化作出了各自的贡献,并共同揭开了德国文学思想的现代序幕,鲜明地体现了审美现代性的基本特征和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88.
本文依据冷战后特殊国际环境下国际政治斗争的特点、内容及表现 ,全面地分析了在当今和平与发展时代世界存在的诸多矛盾的折冲、各大小国家力量分化组合的趋向、国际战略格局中多极与单极优势地位争夺的前景等一系列至关重大的国际问题 ,在此基础上并进一步指出世界格局多极化、国际形势总体稳定又局部动荡、国际体系进入空前变革与改造过程的必然规律和结果 ,对西方国家顽固推行的强权政治及霸权主义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展开了深入揭露和批判。  相似文献   
89.
马克思时间思想发展有其内在逻辑进程,主要表现在八个阶段.青年马克思的诗歌中的"生死、时间与永恒的关系"成为其时间研究的出发点.博士论文中所表达的时间与自由意志之间的关系是其理论的生长点.在随后的政治批判中,实现了对政治国家的永恒理性神话的颠覆,成为其理论的批判点.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时期,通过揭示异化劳动时间与私有制永恒神话的覆灭,这成为马克思时间思想的成长点.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通过对实践、时间与自由的阐释,使其时间思想走向成熟点.在《1957-1958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从物质生产出发,进行资本批判,揭示了人的三大社会形态,阐明了时间作为人的发展空间,深化了时间与人的自由的研究.在《资本论》中,马克思从劳动二重性出发,科学揭示时间的结构,阐述了时间的历史发展以及与人的自由的关系,成为其时间思想的制高点.马克思在随后的东方社会研究中,指出了时间"跨越"与民族解放的问题,成为其时间理论的发展点.  相似文献   
90.
墨戏是中国绘画美学体系中的重要范畴,属于文人画的传统。从创作主体来说,主要是文人画家以游戏态度,来抒写当下的审美意兴。墨戏与写意密不可分。在艺术表现上超越规矩法度,创造出新奇的审美意趣,即画论家所谓的“奇趣”、“天趣”。但对创作主体的精神境界却有着特定的要求,即重逸轻俗。从某种意义说,墨线更能体现中国画的审美走向及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