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60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15篇
管理学   74篇
劳动科学   7篇
民族学   19篇
人才学   15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733篇
理论方法论   97篇
综合类   1265篇
社会学   82篇
统计学   3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100篇
  2013年   114篇
  2012年   115篇
  2011年   148篇
  2010年   150篇
  2009年   159篇
  2008年   193篇
  2007年   170篇
  2006年   136篇
  2005年   129篇
  2004年   126篇
  2003年   101篇
  2002年   85篇
  2001年   82篇
  2000年   79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31.
铁人的苦学精神,别开生面.学文化翻山越岭,学出思想,学出境界,学出自我;学技术突破创新,学出水平,学出突破,学出超越;学哲学开拓进取,学出眼力,学出定力,学出潜力.  相似文献   
32.
传统文化的回归是全方位和多层面的,是全社会共同参与、政府和民间携手合作而实现的一个大趋势。这既是历史辩证法的客观要求,也是崇尚自由的强烈诉求,还是重塑内心的现实追求。由于价值明确较晚较急,重视程度不够,新旧契合不易,使得传统文化的当代回归面临困境。我们应该明确态度,提高重视程度并积极寻找契合点,推动传统文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伟大复兴,促进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  相似文献   
33.
"生存超越美学"是对新时期以来出现的强调文艺活动与人的生存超越之间的本体关联的一类文艺本体论的统称。生存超越美学阵营中的诸流派虽然一致主张从人的生存的立场出发来理解文艺的本体,认为审美和艺术应当立足于人的生存并引导着我们生存的超越,然而落实到超越的具体途径和终极目的上,又往往是以某种精神的自由高翔或宗教精神为其特征,而无法真正体现其所主张的"生存超越"。究其原因,就在于对"生存论"以及"生存本体"理解上的偏差。因此,重新考察"生存论"的理论内涵及其美学体现,对于我们揭示"审美超越"的精神实质和理论指归应该是不无裨益的。  相似文献   
34.
全真道哲学以心性超越为旨归。其禅修观认为,执著于打坐的形式是无用的,修道的关键乃在于心的清静、慧悟;其经书观认为,读经不能以记诵为能事,而应当探意、采趣,即依心了悟文字背后的精神旨归;其丹道观认为,炉灶之事不是修道的枢要,修道的关键在于心地的"清静"。  相似文献   
35.
中国企业正在从追赶到超越追赶,甚至走到创新前沿,面临从"追赶者"到"领导者"转型的挑战。双元性学习组合了探索与利用两种不同学习的优势,因而成为后发企业突破超越追赶困境的关键机制。本文通过海天集团1994~2015年技术追赶过程的纵向案例分析,发现后发企业由追赶到超越追赶再到创新前沿转型的过程中,双元性学习由"分隔型双元"向"过渡型双元"再向"自洽型双元"演化,同时技术体制多样性提供的技术方向、市场空间多层次性提供的需求支撑,以及企业能力累积性提供的平台基础共同驱动了这一演进过程。研究结论深化了对后发企业从追赶到创新前沿转型机制的理解,也从双元性学习视角为后发企业追赶提供了一种新的解释机制。  相似文献   
36.
《东岳论丛》2017,(4):37-42
在西方传统心理学中,人性问题被仅仅看作是哲学问题而基本上被排除在研究范围之外:行为主义以动物性否定人性的存在;精神分析以生物(本能)取代人性的存在。然而,吸收中国道学乃至东方思想体系并倡导向母体——哲学——复归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却改变了传统心理学的这一偏见,而将人的价值、意义等问题纳入心理学研究范畴,并以"人的内在本质"肯定人性的存在;而以人本主义心理学为基础发展出来的超个人心理学进一步深入融合东方哲学思想体系并重新攀登了人性能达的境地,不仅充分肯定人性的存在,并在人本主义心理学基础上认为人性的核心是"自我超越",同时以"精神性"重新定义人性,提出"超理性的本质",这既是对人性非理性层面地位的提升,又是对人性丰富内涵的深层揭示。可以说,无论是西方的人本主义心理学还是超个人心理学,其人性思想的提出和建构都离不开中国道家哲学以及包括印度在内的东方文化体系对其的贡献。以马斯洛为代表的一大批西方心理学家吸收东方智慧,不仅引发了心理学领域的革新,同时也是由西方人吹响向东方学习的号角。  相似文献   
37.
一、热爱生命之人自行了断了生命 1916年11月22日,美国极负盛名的现实主义写作大师杰克·伦敦在寓所服用过量的吗啡而停止了最后的呼吸。其时,杰克·伦敦四十岁,正值生命的旺盛期,他的创作也处于巅峰状态。他在短短的十六年创作生涯中,撰写的作品竟有五十卷之多。其中《荒野的呼唤》《雪虎》(也有译为《白牙》)《海狼》《毒日头》《铁蹄》《马丁·伊登》等长篇和《热爱生命》《墨西哥人》《强者的力量》《女人的刚毅》《叛逆》《老头子同盟》《一块牛排》等优秀短篇小说,使杰克·伦敦蜚声世界文坛,被尊崇为“美国无产阶级文学之父”。  相似文献   
38.
在认识论视阈下挖掘柏拉图哲学中蕴涵的人类生存有限性与如何超越有限性的思想给我们新的智慧启迪。柏拉图认为,受肉体束缚的人的灵魂虽不能把握本真的存在而获得真正的知识,但人以基于"自知其无知"的爱智精神及充满逻各斯色彩的哲学问答法实现着对自身有限性的超越。在超越路途中人不断地反思其生存现实性,以此确定什么是可超越的与不可超越的。  相似文献   
39.
带着氏族制的脐带进入文明社会的方式,使中国传统社会体现出以人伦关系把握群体生活的血脉特征,并由此孕育出独特的文化与政治要求。儒家思想牢牢把握住这种血脉特质:它的"伦理—政治"理论模式,它的价值追求和内敛的德性超越以及德政主张深刻地契合了这种血脉特征的客观要求。这种血脉契合是其影响力深远持久的根本因素,在此基础上,被建制化的儒家思想,进而又以学统与政统的结合强化了自身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40.
《领导文萃》2012,(20):57-60
美国"总统俱乐部"最神奇的一点就是不分党派恐怕没有什么俱乐部的头衔能超越它——其成员曾身居高位,身处美国权力的中心;他们互为劲敌,之后又能互相扶持,团结一心。这个俱乐部分享着只有过来人才懂的秘密,努力将美国梦代代传承。近日,美国《时代》周刊节选了由南希·吉布斯和麦克·达菲共同撰写的《总统俱乐部》一书部分段落,向读者展示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