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89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8篇
管理学   103篇
劳动科学   10篇
民族学   85篇
人才学   84篇
人口学   5篇
丛书文集   397篇
理论方法论   129篇
综合类   1517篇
社会学   401篇
统计学   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71篇
  2015年   110篇
  2014年   218篇
  2013年   203篇
  2012年   234篇
  2011年   241篇
  2010年   200篇
  2009年   186篇
  2008年   189篇
  2007年   162篇
  2006年   119篇
  2005年   135篇
  2004年   93篇
  2003年   93篇
  2002年   82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面对文坛艺苑中活泼泼的审美现实 ,尝试对文趣、艺趣、诗趣作美学阐释 ,只能是我们的学理选择。  相似文献   
12.
民族文化除了它的民族性以外,还有它的时代性。运用现代的美学观念与传统文化相结合,是我国艺术设计发展的必然之路。  相似文献   
13.
就当下艺术现状,尤其是架上艺术危机的分析,展开对绘画思想性的深刻思索,并通过对绘画与现代视觉传播媒介相互转译实验探讨,求取两者的不同所在,进而反映笔者对艺术现状的感知焦虑,以期在艺术的纯粹思维与纯粹摹写之间划定一个合理的空间,亦即确立纯艺术领域,用以对抗艺术消亡论观点.  相似文献   
14.
综合性大学要建立起能够弘扬民族精神和与世界接轨的新型绘画本科教学模式和体系,就应根据新形势和高校自身特点,从专业定位,发展思路,教学环节等几个方面作出较大的突破和调整,使之更加适应现代化的美术教学要求。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论述了清华新月诗人群的定义,前后期新月诗人对中国现代新诗格律发展作出的贡献,朱湘、闻一多、陈梦家、林徽回诗的特点;探讨了为什么在那个时代清华出现那么多有影响的诗人。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水彩画的水韵、色韵、笔韵、纸韵以及趣味之韵等几个方面论述了水彩画的艺术韵味。特别是对水韵、色韵、笔韵三个方面详细的介绍了透明水彩画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7.
在绘画艺术的基本技能中 ,视觉记忆是智能的核心。绘画艺术视觉记忆的实质是在形象中寻找艺术表现的属性 ,通过艺术语言的描述对客观事物形象进行记忆。绘画学习的过程就是视觉形象的造型知识化为记忆 ,并转化为表现能力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在以精神生产为主导性生产方式的消费文明中,由于趣味问题已经成为一种和人自身再生产关系最为密切的本体论问题,因此它不可能被冷漠地置之度外;生活中单个人的“吃萝卜”还是“吃白菜”是无可厚非的,但那个在深层决定着人们“如何吃”的语法结构本身无疑是需要辩论的;如果说在古典美学中审美趣味的本体内涵主要是一种由想象力带来的心灵解放作用,那么在后现代的精神再生产中,由于它特别地利用了“反对象化”与“反主体化”这种纯粹欲望与审美趣味表层结构上的相似性,彻底解构了审美趣味固有的带有解放性质的本体论内涵,并最终直接威胁到人自身精神再生产的现实可能性,因而对它的剖析与批判也就具有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绘画构图是绘画语言的要素之一,在绘画作品形成过程中,构图有着与线条、色彩等绘画语言同等重要的地位.本文从三个角度谈不同的绘画构图体现着画家不同的审美意向、追求、个性及给观者带来不同的视觉感受.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中国古典哲学《周易》中的“象”、“数”、“理”阐述了意象的审美特征,以及在形态、空间、色彩、韵律等层面上的意象性所赋予中国绘画的审美与艺术构思表现的特色,即意与象的统一说。意象是主观与客观的辩证,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这一心物统一思想的展现,它囊括了中国传统艺术的精髓,成为中国绘画不可动摇的法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