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4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59篇
理论方法论   10篇
综合类   134篇
社会学   1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42.
出现在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中的“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为宋词中十分珍贵的名句。其中的美妙之处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从书写故事的情节上看,无疑是借用了《离骚》中的“求女”手法;从表现中的寓意上看,无疑包含着对南禅宗由渐悟到顿悟概括的意蕴;从设计千百度寻找“那人”有得的结局来看,“那人”是现实生活当中真实的人,这里所谓真实的人是指宋孝宗、虞允文、叶衡等,也可以是如上诸位的合一。辛弃疾的这一句词,理趣化的表现倾向明显。与此同时,也是辛弃疾在年轻的时候,曾经一度为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得到认同的心理满足情状表现。  相似文献   
43.
辛弃疾在被迫闲退期间以陶渊明作为自己的精神榜样,这与文化背景、时代气候相关,也与他们相似的经历有关。辛弃疾对陶渊明的接受是从陶的闲适入手的,但因为他的性格、气质等因素和南宋的思想潮流使辛弃疾对陶渊明的接受产生了扬弃,由最初的在山水田园的恬静中与陶隔世唱和转而追慕陶的豪放气概。区别于以往对陶静穆的接受,辛弃疾以英雄词人的立场树立了接受史上陶渊明豪放的新形象。  相似文献   
44.
辛弃疾常以英雄自许,表现在其文学创作中是作了大量的豪放词。但在他的婉约词作中却有部分是托女子之口吐“闺音”的词,这表面看来与他的豪放性格不符,但却有深层的文化原因。笔者试图从历史文化传统、现实文化背景和君主集权的男权主义文化等方面来对此作一番探寻。  相似文献   
45.
苏轼和辛弃疾同为豪放派的代表,他们的创作风格具有许多相似之处,人们也常常以"苏辛"并称.本文着重论述了他们词创作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46.
南宋淳熙15年冬,陈亮、辛弃疾的信州之会,是文学史、思想史上的一件大事。他们长歌相答,极论世事,并留下了光辉壮烈的词章。但许多学者对这次信州之会的交通、居住与地理问题存在误注或语焉不详。本文作者根据陈亮、辛弃疾本人的有关记载,并通过实地考察,对以前的误注作出了纠正;同时,结合辛、陈二人信州之会的实际交通居住、地理情况与作品的关系,沿着信州古道追寻二位思想家、词人、壮士的心路历程,对这段历史进行了更深入的解读。  相似文献   
47.
编书也编如是书──读《辛弃疾全集》阮忠我自入了学间之途以后.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渐渐养成了一个习惯,不太爱读选本。其实我知道这样做怕是不行.古往今来.东西南北中.各种各样的书可谓汗牛充栋.浩如烟海.毕生所能读.恐不及海之滴水。庄子曾经很感慨.说是人的...  相似文献   
48.
《全宋诗》著录诗人九千余人,卷帙浩繁,出之众人,因此不可避免会出现重收诗现象。对此,学界已作了不少修订工作。通过查阅文献可以发现,史浩、黄公度、辛弃疾、王十朋诸人名下还有不少诗歌与他人重出,故很有必要对这些诗的归属加以一一考证。  相似文献   
49.
毛泽东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政治领袖,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他的诗词艺术,既富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情趣,又具有独特甚至超神的词风诗格。毛泽东诗、词皆擅长,尤其以词著称于世。他以词这一古老  相似文献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