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6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2篇
管理学   20篇
民族学   16篇
人才学   4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67篇
理论方法论   22篇
综合类   357篇
社会学   14篇
统计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本文是"外杂篇精义"系列的第一篇.作者以"内七篇"基本文体结构和基本义理结构为标准,通过结构辨析推断:郭象版<知北游>前六章,属于原<知北游>完整结构;郭象版<知北游>后六章,为郭象裁剪别篇移入,破坏了文体结构和义理结构.郭象的捣鬼旨在让孔子成为篇末的终极论道者,违背了"内七篇"斥孔之旨.而旧庄学据此孤例,极其荒谬地把郭象版<知北游>推崇为整部<庄子>最佳之篇.  相似文献   
12.
大学英语教学中语法教学的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大学英语教学要重视语法教学外语教学中的主流思想是交际教学法,“流利优于正确”,“教语言而不是教关于语言的知识”等教学思想的大潮使我国大、中学的语法教学受到了猛烈的冲击,许多英语教育者由语法教学法完全转向听说教学法,他们抛弃了所有的语法教学,努力使教学过程交  相似文献   
13.
“暂时”和“临时”在语义和句法方面各有特点:语义上,“暂时”的情状具有可控性或者在非可控状态下可断定其会发生变化,而“临时”的情状只具有可控性;句法功能上,主要表现在对动词、名词的选择上。  相似文献   
14.
学术界通常认为<总术>是创作论的总论,总括了创作论前18篇的内容.其实,总论五篇论述了写文章的总原则,文体论篇阐明了各体文章的写作规范,创作论指出了文章的一般写作方法,所以<总术>总括了总论、文体论、创作论,与一般的看法不同.  相似文献   
15.
选本是从一人或若干人的著作中选出精华篇章而编成的书。鲁迅认为《文选》与《世说新语》是古代流传至今最为盛行的两部选本,前者作为选本没有任何争议,而后者则不同。《世说新语》共1130则故事,既有完全摘录于前人作品的内容,也有在前人创作基础上的润色与加工。《世说新语》在组织结构上首创三十六门,并成为《世说新语》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世说新语》的这些特点既有符合选本的地方,也有违背选本之处,因此《世说新语》不是典型意义上的选本,也不是典型意义上的专著。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研究者给予熊大木书坊主与通俗小说编纂者的双重身份,并总结出这种双重身份在通俗小说发展史上一种带有普遍性的创作模式,即“熊大木现象”.然而,在熊大木书坊主身份的认定上,以往的研究论述推理的成分大于实证,缺少切实的文献依据.查考相关文献记载发现,熊大木作为书坊主的说法是不成立的.  相似文献   
17.
通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二者在内涵、特点、教育目的、内容、方法上存在着许多不同。但是,作为不同的教育模式,二者在教育理念、培养对象和目标上又存在着相通、相融、相辅相成之处。因而,通识教育对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能为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提供理论依据;能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载体;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能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素质。  相似文献   
18.
所谓"新译"指的是在比较和批判的继承中,发扬中国的译论思想。许渊冲先生的"新译"由丰富的翻译实践、多彩的翻译理论以及健全的思想渊源构成。为了更好地学习和研究许渊冲的"新译"思想,有必要从共时与历时角度,辨析"新译"的思想内涵,指出其学术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25条被媒体和部分学者称为消费者后悔权(反悔权)。但后悔权(反悔权)带有较强的道德色彩,无法准确反映该权利之法定属性,不仅无助于消费者正当权益的保护,还可能造成对市场秩序的破坏。撤回权的称谓因其客观中立特性则更能准确反映其法律性质以及平衡消费者和经营者之间不同利益的立法本意。撤回权也不是绝对的无因退货,它的行使也有适用范围和限制性条件。  相似文献   
20.
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是古汉语中两种常见的语法现象,对于它们的定义,学者们已经有了较为一致的看法。然而,在具体的古文理解中,仍然存在分歧。本文拟从词义和语境两个角度出发对其进行尝试性辨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