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57篇
  免费   146篇
  国内免费   39篇
管理学   115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142篇
人才学   40篇
人口学   6篇
丛书文集   1793篇
理论方法论   242篇
综合类   2629篇
社会学   155篇
统计学   18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61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66篇
  2020年   71篇
  2019年   66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83篇
  2015年   144篇
  2014年   241篇
  2013年   250篇
  2012年   308篇
  2011年   371篇
  2010年   374篇
  2009年   295篇
  2008年   477篇
  2007年   349篇
  2006年   282篇
  2005年   250篇
  2004年   277篇
  2003年   234篇
  2002年   163篇
  2001年   197篇
  2000年   155篇
  1999年   87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53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红十字运动作为一个全球性的人道主义运动,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了有目共睹的贡献。清末河南亦有不少士人与相关机构参与红十字会活动,但其时并未成立地方红十字组织。一地红十字运动的开端应从本地红十字组织的筹备成立起算。就现有资料来看,近代河南红十字运动的起始时间应以1912年为宜。探本溯源,不仅可为河南红十字组织的纪念活动提供相应的学理依据,更有助其发掘历史时期的人道财富,为当今的红十字运动服务。  相似文献   
82.
自1840年鸦片战争后,五口通商以来,上海便成为世界了解中国的窗口,它是中国各个领域近代化尤其是近代社会文化的见证。我们可以透过近代以来上海人的生活方式变化,便可以证明这个观点。而服饰历来是涉面较广,最能够直观与快速地反映当时社会生活方式和时尚变化的要素之一。而随着女权主义的兴起,中国近代上海女性的服饰变化彰显了时代的变迁,并活灵活现地反映了都市女性生活的场景,折射出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的态势。  相似文献   
83.
自三代始,迄于近代,上下四千年。其间,制度设计之事,史不绝书。然而,择其具有原创意义、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制度设计,主要有三次,分别出现在周代、秦朝和近代。在中国文化语境中,古代制度设计权属于王和圣,虽为价值有涉,但也使“天下为家”体现出“天下为公”的理想。前两次制度设计以家天下政治为核心,先后形成了王制和帝制的模式;近代以孙中山为首的民族资产阶级的制度设计,效仿法、美模式,开启中国民主制度的先河,奠定了中国政治的基本方向。从历史背景、设计者及思想来源、系统性、创新性、本质性和对外影响来比较,三次制度设计既有相同性也存在着本质差别。三次制度设计对中国历史的进程有重要影响,可以作为中国历史上时代划分的标志。三次制度设计皆发生在中国历史转折时期,其影响之深远,意义之重大,留下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84.
19世纪中后期,日本和朝鲜两国由于受到欧美的侵略,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以追求国家独立、文明开化和富国强兵为主要内容的近代启蒙思想逐渐形成。这些思想通过修信使、留学生等传到朝鲜,对朝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85.
欧洲近代巫术观念是当时欧洲人对罪恶和消极价值进行想象的文化产物,它是基于颠倒原则,按照积极价值信念的反面而构建的。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是欧洲历史上久远的人性本恶观念长期发展的结果,同时也是基督教性压抑态度的体现。近代巫术观念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含义。  相似文献   
86.
马建华 《兰州学刊》2012,(8):203-205
在鸦片战争后到戊戌维新运动前的半个世纪中,少数中国士人在注意到西方物质文明发达的同时,已开始关注西方在政治制度层面的良法美意。起初,魏源等人主要进行客观的介绍。而早期维新派则对中西双方在政治制度方面优劣进行一定的对比,有的还提出师法西政的愿望。尽管他们对西方政情的理解和介绍只是局限于对若干政治机构和政治形式的粗浅勾画,然从中国政治民主化的长时段看,早期中国士人对西方政治的介绍和解读对后来的探索者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相似文献   
87.
任云兰 《社会工作》2012,(11):23-25
近代天津是一个瘟疫多发的城市,尤其是在水旱灾害频发的年份。瘟疫流行期间,天津市各慈善团体均致力于疫病的防治、控制和治疗。他们的善举有效地控制了疫情,拯救了许多人的生命,尤其是士绅倡导的"防疫"理念为近代公共卫生体制的确立提供了市民基础。  相似文献   
88.
在考辨"学术源流"的过程中,康有为将公孙龙纳入了视野。总的说来,与对公孙龙思想的关注、挖掘和诠释相比,他显然对公孙龙的身份归属和传承谱系更感兴趣。康有为视界中的公孙龙以身份归属为主,并在对公孙龙思想传承的梳理中使之拥有了名家、墨家、儒家以及孔子后学等多种身份。康有为给予公孙龙的各种身份之间不能自洽,不仅各种身份归属之间相互抵牾,而且引发了公孙龙与墨子、孔子关系的诸多矛盾。康有为对公孙龙的审视和评价隐藏着对先秦诸子关系的认识,尤其是将以孔子与墨子关系为代表的先秦诸子关系的矛盾认识推向了极致。有鉴于此,康有为视界中的公孙龙并非只限于对公孙龙本人的认识,也并不只关乎公孙龙一人在近代的命运。解读康有为视界中的公孙龙,有助于领悟康有为的名家观、墨家观、儒家观和孔学观。  相似文献   
89.
正清人的学术研究是以识字读经为中心的考据学。与之相比,近代学者治学方法最大的变化就是引入西方的种种理论和研究方法对本国学术进行研究,王国维正是开启这种近代研究方法的学者之一,他的治学途径是值得我们今天借鉴并加以探讨的。本文试着从其研究  相似文献   
90.
赵斌 《东岳论丛》2019,40(9):61-70
中国近代文人日记异常宏富,日记作品繁多,长篇巨制不断涌现,形成独特的"日记学"气象。中国近代文人日记文体的衍变与中国近代化同步,处于从传统到现代的过渡阶段,其繁盛气象的出现不是偶然的,是日记文体的政治化、著述化、艺术化等多种因素融合、重构的结果。所谓日记的政治化主要是指使外日记下的国家政治权力对日记写作的植入;所谓日记的著述化主要是指游离于主流意识之外的文人把日记写作著述化、学术化。日记的政治化与著述化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它们都丰富了中国近代文人日记的文体写作,加强了日记文体的"量变";日记的艺术化导致日记向日记体小说、日记体散文的"异变",是日记文体的"质变"。同时,日记的政治化、著述化是日记艺术化的基础,日记艺术化是日记的政治化、著述化的升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