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80篇
  免费   128篇
  国内免费   19篇
管理学   774篇
劳动科学   899篇
民族学   59篇
人才学   181篇
人口学   312篇
丛书文集   1182篇
理论方法论   403篇
综合类   2606篇
社会学   629篇
统计学   182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63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112篇
  2020年   146篇
  2019年   100篇
  2018年   69篇
  2017年   152篇
  2016年   257篇
  2015年   281篇
  2014年   568篇
  2013年   586篇
  2012年   622篇
  2011年   803篇
  2010年   739篇
  2009年   777篇
  2008年   646篇
  2007年   416篇
  2006年   348篇
  2005年   221篇
  2004年   151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是我国社会转型期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他们在城市权利诉求上较老一代农民工有了较深刻、更突出的变化。按照与时俱进的精神,深入分析新生代农民工维权意识的发展特点,探究制约他们维权意识提升的症结,并针对问题提出解决相关问题的对策和路径。  相似文献   
992.
“90后”农民工具有自身特点,职业技能的培养与提升,使他们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的职业素养,尽快融入城市文化,从而更好地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为经济社会发展充分发挥作用。为此,政府、企业、学校及社会其他机构,从政策层面到用工制度到培训网络再到培训课程和方法,都必须要各尽其责,通力合作。构建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多元办学、面向社会的农民工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体系.是90后农民工职业技能培养与提升的战略角度的唯一路径。  相似文献   
993.
新生代农民工已日渐成为现代产业工人的主体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其融入城市社会问题日益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通过青岛市的调查数据与全国的比较分析,新生代农民工在融入城市社会的进程中存在:经济生活上收入水平普遍较低,工作环境不容乐观,社会福利难以保障;社会生活上生活方式趋向城市,社会交往遭遇排斥,身份认同陷入困境;婚姻感情上婚姻恋爱问题重重,留守子女后顾之忧,子女教育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994.
文章利用2011年泉州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的抽样数据,描述了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现状,并比较分析新老农民工、城市青年三个群体的精神文化生活异同点。统计结果表明:新生代农民工对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旺盛但经济条件和时间条件不足,社会剥夺感不强烈,呈现身份认同感模糊、自卑和低人一等的心态;他们的精神状况比老一代农民工好但差于城市青年;三个群体的精神文化生活满意度表现一致。  相似文献   
995.
在城市工业化进程中,农民工群体进城从事非农工作,却未改变农民身份,不被城市认同接纳,其养老保险问题越发突显,解决农民工养老保险问题成为社会关注农民工问题的焦点。当前,农民工基本养老保险现状是,年龄偏大的农民工传统养老观念强,青壮年农民工参保积极性不高;异地打工待遇低收入少,扣除个人和家庭正常消费无能力参保;农民工面临随时被解雇的困境,甚至牺牲参保权利换取就业岗位;农民工在外地打流动性大,办理异地转移程序复杂难接续。当前农民工基本养老保险难推行的原因在于政府对农民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宣传力度不足,农民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有待完善,农民工参保能力有限和维权意识差。因此,建立健全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农民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必须加大农民工基本养老保险政策宣传力度,增强农民工参保意识;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完善农民工基本养老保险法规,切实维护农民工权利,实现参保广覆盖;保障农民工充分就业,鼓励农民工创业增收,提高农民工参保能力。  相似文献   
996.
相对于第一代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有更高的政治认知和参与愿望。但由于制度内参与渠道不畅,导致制度外参与频发。提出应通过加强政治文化建设、人大代表选举制度、政协制度、组织建设等,畅通新生代农民工制度化的参与渠道,促进社会稳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997.
新生代农民工是我国产业工人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体制和制度等原因,新生代农民工不满情绪压抑在内心深处,形成怨恨。造成新生代农民工怨恨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社会分层理论看,新生代农民工属于社会下层;从社会身份理论看,新生代农民工属于“边缘人”;从社会交往理论看,新生代农民工仍是初级交往为主;从受教育程度看,新生代农民工文化水平普遍较低。怨恨感的压抑会带来一系列的社会危害:伤害农民工自我心灵,阻碍社会进步;引起农民工思想混乱,导致群体性事件的发生;降低政府公信力,削弱社会的整合能力和动员能力。在此提出化解农民工怨恨感的对策建议:提升农民工的社会政治地位,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的人文关怀;进一步提高农民工的工资待遇,切实保障其合法权益;完善农民工就业培训,增强其社会竞争力。  相似文献   
998.
农民工是推进我国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必须予以关注的重要群体,尤其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农民工的作用和关于农民工的问题更是不容忽视。本文以烟台市为观测点,通过一定的调查和数据,对当前形势下农民工在生存、务工及生活中所面临的诸多问题进行了解剖,希望对区域社会发展战略的制定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999.
农民工闲暇生活是牵涉城市化进程中城乡统筹发展和城乡社会结构转型、影响城市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问题。目前,国内外学者有大量关于农民工问题的研究,但主要集中在经济学、人口学视野的范围内展开探讨,媒介的描述性调查缺乏深入的理性  相似文献   
1000.
促进农民工向市民的角色转换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从社会学角色理论出发来思考农民工角色转换的途径,需要深化户籍制度和土地制度的改革,打破农民这一先赋角色对他们的制约;增进社会对农民工市民角色转换的客观认同,以及农民工对自身角色转换的主观认同;重视通过促进农民工再社会化,提高农民工的角色扮演能力,帮助他们在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社会参与等方面真正地融入城市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