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688篇
  免费   629篇
  国内免费   170篇
管理学   933篇
劳动科学   32篇
民族学   270篇
人才学   185篇
人口学   17篇
丛书文集   6208篇
理论方法论   966篇
综合类   10813篇
社会学   1012篇
统计学   51篇
  2024年   108篇
  2023年   407篇
  2022年   224篇
  2021年   413篇
  2020年   400篇
  2019年   431篇
  2018年   180篇
  2017年   345篇
  2016年   421篇
  2015年   684篇
  2014年   1183篇
  2013年   1065篇
  2012年   1247篇
  2011年   1312篇
  2010年   1198篇
  2009年   1268篇
  2008年   1495篇
  2007年   1283篇
  2006年   1163篇
  2005年   1043篇
  2004年   956篇
  2003年   887篇
  2002年   876篇
  2001年   680篇
  2000年   449篇
  1999年   261篇
  1998年   160篇
  1997年   141篇
  1996年   80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0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991.
针对我国社会转型期道德水平整体滑坡的现状 ,有学者提出了“道德法律化”的应对策略。这种主张混淆了道德与法律的本质区别 ,在逻辑前提上存在着无法弥补的漏洞。从事实层面上看 ,“道德法律化”是一个虚假命题 ,是对“法的法律化”的误解 ;从价值层面上看 ,这一命题隐含着道德标准绝对化和道德约束强权化的倾向 ,对社会道德生活存在着巨大的潜在威胁  相似文献   
992.
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交响音乐赏析"课的开设,是具体实施审美教育、完善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其意义在于对大学生情感、个性、道德精神积极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993.
经济学与道德--对经济学某些倾向的反思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近两年一种比较为人所接受的观点,即"经济学已经完全摆脱了道德判断和道德说教",本文提出了不同看法.文章认为经济学不做道德评价的说法不能成立,没有功利主义道德观,就根本不可能有称之为经济学的东西;从新制度学兴起之日起,道德问题就逐渐纳入经济学的研究范围;经济学并不直接地或主要地研究道德规范,但它总是给社会道德规范的变化以巨大的影响;承认经济学受到道德观的制约,承认经济学有观念的倾向性,这一点也不会影响它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994.
公忠,是中国传统道德的重要规范.在中国封建社会伦理纲常中,公忠被看作"为国之本","天下大公之道",是社会的最高道德准则,"义理之归".究其原因,盖由公忠之德的兴废,直接关涉着社稷安危,天下兴亡.它要求人们"以公灭私"、"临患不忘国"、"天下为公"、"公而忘私"、"至公无私",特别是"忠先于孝"思想的提出,打破了忠孝难两全的局面,把忠拔高到无上的地位.虽有维护忠君道统之敝,但基本精神还是恤民安国.孙中山先生也倡导为民、为国、为天下的公忠精神,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弘扬公忠精神,对于发扬集体主义精神,维护祖国和人民的利益,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95.
20世纪 80— 90年代出现的“新都市文学” ,其创作人数、作品的数量均达到了相当的规模 ,但却始终没有出现精品大作 ,也没有成为世纪之交的文学的主导。经过归纳、概括和总结发现“新都市文学”有如下的优点和不足 :一、个人化写作与平面化叙事 ,但过于生活化、经验化 ,缺乏文学的历史感和思想的复杂性 ;二、欲望与异化这两大主题 ,虽然造就了新都市文化 ,但缺乏开阔的发展视野与胸怀 ,成为新都市文学的局限 ;三、人物形象的系列化、类型化 ,虽然刻画了都市新人类形象 ,但也正是缺乏深刻性的表现 ;四、创作方法上虽然对后现代主义采用了容纳和吸收的态度 ,但后现代主义的“不确定性” ,导致了事实与虚构、现实与幻想的混淆不清 ;五、新都市文学这一特殊历史背景和文化的内涵中的产物 ,也只能是这场城市化运动中的神话讲述 ,似乎多了时代性 ,而少了历史性和文化性。  相似文献   
996.
在实施以德治国方略的新世纪,山东省要搞好以德治省,促进社会文明发展,在社会治理和道德建设方面,应以"政治清正廉洁,社会文明重德"为努力方向和基本定位.为此,应将以德治国治省的方略放在突出地位;应充分重视山东是重德的儒家文化的故乡的历史和地理优势,积极弘扬其中的精华;应以官德建设为龙头,在重点抓好商德、医德、师德建设的同时,重视全民的道德修养教育与引导;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应特别重视商德建设,努力树立山东的儒家形象.  相似文献   
997.
从"德"法"不同的作用与特点和社会发展现状论述了以德治国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并根据德法兼治的思想和道德形成的规律提出当前提高高校教师道德建设成效的思路.  相似文献   
998.
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以德治国"方略表现在教育战线上就要以德治校、以德修己、以德育人.本文拟从分析近年来我国高校学风中出现的种种不良风气出发,简要探讨其原因,并就如何提高高校学人的道德水准、减少或杜绝有关学术积弊谈谈一己之见.  相似文献   
999.
依法治国是现代各国的大势所趋。古往今来 ,法律和道德都是治国者用来调整社会关系的工具 ,都是维护社会秩序不可缺少的社会规范。法治和德治两大治国方略的有机结合才能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是相辅相成关系。道德是人类一切行为的终极评判标准。法律应当以完善道德为目的 ,以最基本的道德标准为基础。我国在建设法治社会的征途上 ,应当同时注重道德建设 ,以“法主德辅”为一般模式  相似文献   
1000.
梁漱溟的形而上学从根本上讲是一种人生境界之学,它以人生可见的"理性"为内在的直接本体,以实现本体的道德人生境界为其体系的最后归宿或目的.他设立形而上本体的目的是肯定人的内在德性的真实性,论证宇宙生命的意义是为了说明人类生命的价值和人类行为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