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17篇
  免费   381篇
  国内免费   69篇
管理学   914篇
劳动科学   30篇
民族学   128篇
人才学   160篇
人口学   16篇
丛书文集   4236篇
理论方法论   700篇
综合类   6814篇
社会学   818篇
统计学   51篇
  2024年   43篇
  2023年   153篇
  2022年   108篇
  2021年   188篇
  2020年   201篇
  2019年   225篇
  2018年   88篇
  2017年   193篇
  2016年   238篇
  2015年   412篇
  2014年   741篇
  2013年   690篇
  2012年   827篇
  2011年   861篇
  2010年   746篇
  2009年   859篇
  2008年   1044篇
  2007年   903篇
  2006年   832篇
  2005年   735篇
  2004年   741篇
  2003年   724篇
  2002年   750篇
  2001年   582篇
  2000年   333篇
  1999年   214篇
  1998年   140篇
  1997年   126篇
  1996年   63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8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本文是"外杂篇精义"系列的第五篇.<外物>全篇结构缜密,各章照应精妙.郭象的篡改误断和曲解妄释,导致旧庄学认为<外物>"杂引博喻""文义不相属""颇琐碎",实属错失佳篇的严重误读.  相似文献   
992.
孔孟道德和教育思想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人生理想及道德修养内容,提出了立身处世处理各种道德关系的基本原则,对于当今高校德育工作中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培养健康完善的人格,具有历久弥新的现代价值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93.
有关"儒家思想"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因在使用"儒家思想"这一名词时,各有各解,涵义迥异,以至数年争论,一场混战,至今难有定论。"儒家思想"——这一争论各方共用的名词,是一个流变演绎数千年、定义各异于众生的极为复杂的"概念体系"。  相似文献   
994.
唐君毅是中国现代史上著名的哲学家,也是现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其道德观是建立在其心本体论哲学之基础上的,他对道德生活本质、道德自我在宇宙中的地位、现实世界之物质是精神之体现的论述,以及希望建立一个充满高尚理想与道德价值的社会的思想,对于我们当今构建和谐社会无疑具有积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995.
在当下我国的贿赂犯罪形势日趋严峻,大案要案频频发生,其方法、手段也日渐多样化的情形下,我国刑事立法把贿赂犯罪的贿赂物限定在财产性物质上其弊端日渐显现.权色交易已不属于私德范畴,而是属于公德范畴并纳入到法律调整范围.将性贿赂入罪虽存在定罪量刑、取证、证明等方面的重重困难,但是,这是立法技术问题,不能以技术操作的困难来否定立法价值.  相似文献   
996.
论灰色道德     
“灰色道德”是一种不求善不避恶,抛弃善恶两极,而走中间道路的道德中立观,它把妥协作为价值标准,容易导致人们同情邪恶,反抗美德,因失去道德标准、原则和目标而变得麻木,进而导致一个非理性社会的产生。崇尚选择灰色道德的人,不是不能够选择完全善和完全恶,而是不愿意选择完全善和完全恶。他们在心理上存在一种逃避心理,即追求道德责任的逃避,怕被烙上道德“黑”的污名。  相似文献   
997.
西方拒证权制度的设立有其合理因素和价值意义,从普世伦理的角度,即保障社会存在与发展、增进每个人的利益、实现每个人幸福的角度来看,拒证权设立的普世伦理意义是:当法律原则和道德原则发生冲突时,法律的真实性原则应当向普世伦理标准作出让步、妥协和回归。  相似文献   
998.
关于道德价值及其实现的规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价值是道德生活领域中的事物或行为对于社会或个人的作用和意义。满足主体需要性是道德价值系统中的一种特殊规定。道德价值的特征表现在理想与现实、功利与超功利、实践与精神、相对与绝对、自律与他律的统一。道德价值实现要满足四个条件,即认可正确道德价值、实现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的互动、转化形成内在道德素质与外在道德习惯、坚持个体道德价值取向与社会道德价值要求相统一。  相似文献   
999.
《领导文萃》2008,(19):151-151
作者从人类的情感和同情心出发,讨论了善恶、美丑、正义、责任等一系列概念。他反对神学家用宗教来说明道德的根源,而是把人的本性中所固有的同情的情感作为阐释道德的基础。这种道德情操永远植根于入的心灵深处,这就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在书中,作者继承了以《沉思录》为代表作的斯多葛学派的道德哲学思想,把“内心平静”而不是“物质享乐”看作人生幸福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000.
杨昕 《天府新论》2008,(2):128-131
从时代特征上看,当代流行文化是一种阶层性文化、商业消费性文化、娱乐消遣性文化、媒介符号性文化和价值解构性文化,流行文化的这些时代特征内在地表现着其所要传播的价值观念.从流行文化与道德的关系上看,流行文化也必定会寓含着一定的道德价值取向,体现出一定的伦理价值意蕴.流行文化品性蕴含着社会的道德价值取向,流行文化市场环境影响着社会道德氛围设置,流行文化资源配置决定着社会道德资源益损,流行文化变换反映着道德价值趋向变迁.道德力量制衡流行文化在社会中的传播和影响,使其符合人类的价值需求,也使社会道德价值能够不断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