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53篇
  免费   164篇
  国内免费   15篇
管理学   126篇
劳动科学   8篇
民族学   351篇
人才学   38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1474篇
理论方法论   206篇
综合类   2700篇
社会学   215篇
统计学   12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67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64篇
  2020年   71篇
  2019年   90篇
  2018年   60篇
  2017年   106篇
  2016年   147篇
  2015年   206篇
  2014年   323篇
  2013年   317篇
  2012年   373篇
  2011年   420篇
  2010年   381篇
  2009年   334篇
  2008年   369篇
  2007年   282篇
  2006年   288篇
  2005年   247篇
  2004年   216篇
  2003年   188篇
  2002年   133篇
  2001年   158篇
  2000年   119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徐沟背铁棍,是山西晋中地区民间道教信仰"水神龙王"的历史积淀。此项酬神傩戏是集民间文学、美术、舞蹈、音乐、故事、杂技、工艺、戏剧等艺术精华为一体的综合民间艺术,它的产生与发展受到宗教、社会政治和民族心理情感的影响,呈现出多元的文化内涵与艺术形态,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研究徐沟背铁棍的原生性真实起源,加深对道教神明祭祀傩戏的内涵理解,分析其多元化的艺术形态,对记忆、保护、发展和创新徐沟背铁棍非遗文化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2.
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也是道教推崇之得道的神仙。道教历来崇信黄帝,道教的黄帝信仰体现在神仙传纪、斋醮法术、五方五帝观念、丹道医学的神学内涵中,这充分显示道教塑模华夏祖先神的智慧和想象力。中国远古时代的黄帝被推崇为道家之宗、三洞神仙之第一,旨在显示道教法脉的源远流长。  相似文献   
73.
宋元明清时期秦州地区社会生产力不发达,生产条件落后,民众基本靠天吃饭,庄稼的丰歉与雨水的多寡有着直接关系。在旱灾频繁发生、官方推动以及灵验故事的传播等因素影响下,当时秦州地区的灵湫信仰盛行并成为最具特色的水神信仰,灵湫信仰呈现出功利性强、信众广泛、蕴含儒释道三教融合的思想等特点。  相似文献   
74.
“致良知”教作为王阳明思想的重要内容,既是其讲学的立言宗旨,又是王门诸子学习、实践活动中的思想纲领。20世纪以来,关于“致良知”教的研究主要形成了哲理诠释与精神信仰两种不同诠释路径。反观20世纪以来阳明“致良知”教的两种研究取径,都不可回避一个更为本质的问题——成德成人。成德成人的德性教养既是儒学一以贯之的内在精神,更是阳明“致良知”教的本旨意涵,其意义就在转化个体生命情感、精神意志的过程中显现出人人本有且知是知非的良知。在成德成人的基础上,哲理诠释的路径蕴涵着精神信仰的价值追求,而精神信仰的路径又表现出哲理诠释的普遍性面相。这既关涉如何体贴阳明哲学的真精神,也向当代儒学研究提出了应当如何诠释儒学传统价值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75.
乔治·艾略特的著名小说《织工马南》中一个虔诚的信教徒马南因为生活的磨难丧失了对于宗教的信仰,此后通过马南丢失金子和重新找回的"金子"养女爱碧让他重新构建起自己的信仰,同时也教育读者生活需要自己燃起希望才能很好地活着。该文章不仅给读者描述了19世纪英国僻静乡村的生活和心里状况,也描述了当时人物的信仰和心智状态。  相似文献   
76.
作为典型的“那(稻作)”文明类型,壮族民间信仰是一种独具特色的文化形态,即“壮族模式”.从认知语言学隐喻和概念整合理论角度,以壮族先民的“天地形成”“造牛”及“文字观”等民间信仰观念为例,认为壮族民间信仰的内在认知模式属概念隐喻:先民基于非命题感觉运动意象图式建构抽象概念,并通过对抽象概念选择性投射合成创造出丰富的新概念.正是先民对概念隐喻的创新性整合,产生了独具壮族特色的民间信仰.从认知语言学视角审视壮族民间信仰,有助于揭示其背后人类认知普遍性及独特生态环境下产生的特异性,从另一个角度促进对壮族民间信仰的研究和理解.  相似文献   
77.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认真考虑我国不同地区和不同民族的法治化进程,民族法治化的进程决定于不同地区民族法律信仰的培育和生成程度,所以在理论上研究民族法律信仰与民族法治化及其二者关系,就成为法学理论不能回避的命题.民族法律信仰是民族地区各民族依据自身的经济、文化、宗教、习惯等渐次形成的以当代中国法治核心思想为基础的关于法律的观念意识心理的综合理性,是推进民族法治化的依据和基础所在.  相似文献   
78.
“无论是处于顺境还是逆境,我们党从未动摇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点紧密结合起来,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79.
"藏羌彝走廊"内民族众多,文化形态多样,并呈现和谐共存和睦共荣特征,是我国典型的多元文化汇集之地。道教作为中国本土文化,对中华文化、历史和民间习俗、民众心理等产生了广泛影响。本文以民俗学视角,主要运用"对点式"观察分析法,梳理走廊中具有典型代表的藏羌彝少数民族民间信仰中的道教文化要素,探究道教文化与民间信仰之间的内在关联,拓展藏羌彝走廊的整体文化共同特征,并就如何发挥好民间信仰文化作用,更好推进区域文化产业资源整合、维护宗教生态平衡、增强区域和国家文化认同、促进民族团结发展事业提出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80.
受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因素的深刻影响,处于乡村社会之中的民间信仰体系经历着两次较大规模的由断到续的过程。这个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的是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中国民众宗教生活的状态,是一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民众宗教生活史。该研究集中对此两次“未预结局”现象进行讨论,通过其在一个壮族社区生活场景中的具体呈现,以展示出前后两次断裂与重拾的实际状况,尽力寻找这些现象背后的社会力量,以及这种力量与当地人社会生活之间的紧密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