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3篇
民族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统计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
作为典型的“那(稻作)”文明类型,壮族民间信仰是一种独具特色的文化形态,即“壮族模式”.从认知语言学隐喻和概念整合理论角度,以壮族先民的“天地形成”“造牛”及“文字观”等民间信仰观念为例,认为壮族民间信仰的内在认知模式属概念隐喻:先民基于非命题感觉运动意象图式建构抽象概念,并通过对抽象概念选择性投射合成创造出丰富的新概念.正是先民对概念隐喻的创新性整合,产生了独具壮族特色的民间信仰.从认知语言学视角审视壮族民间信仰,有助于揭示其背后人类认知普遍性及独特生态环境下产生的特异性,从另一个角度促进对壮族民间信仰的研究和理解.  相似文献   
3.
发展语用能力:语际语用学与外语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际语用学是一门兴起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语用学与二语习得间的交叉学科,其研究成果对外语教学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从语际语用学的理论视角,围绕语法能力、语用能力与交际能力的关系,第二语言语用规则与语用规范,显性与隐性语用教学等方面探讨了当前我国外语语用能力培养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4.
基于灰靶思想的不确定背景分类决策问题分析,本文提出了区间数灰靶分类决策模型。该模型将灰靶决策拓展到决策信息为区间数的情况,提出了区间数的靶心距测度方法;根据靶心距提出了灰靶分类决策中的靶心分类临界值设置方法;以决策对象的靶心距与临界值之间的偏差总量最小为目标,建立了指标权重和分类临界值的确定模型;依据求解的权重与分类临界值对决策对象集进行分类评价。算例分析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可以很好地解决决策对象众多、分类数不确定等特性的多属性分类决策问题。  相似文献   
5.
以“认知”等词条为关键词、篇名、摘要和主题对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收录的15种外语类核心期刊2004-2013年间发表的认知语言学相关论文进行了检索和统计。研究发现,近10年来中国的认知语言学研究呈现出新特点,主要表现为:研究对象的多样化与范畴的拓展;跨学科理论的融合与应用研究增多以及研究方法的多元化发展。另外,从概念隐喻、认知与翻译、认知语法、认知语义、认知与外语教学等方面透析了中国认知语言学10年来的研究热点。在指出认知语言学各分支理论、学科交叉研究以及研究方法多样性等方面发展不均衡的同时,从跨学科研究、应用性研究以及研究方法等三方面预测了中国认知语言学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语言学家Lyons、Saeed和Levinson对合作原则的评述,参照Grice本人的论述,指出在合作原则的理解中易产生的偏离与误区,包括1·合作原则是交际中必须遵守的原则;2·对合作原则的“合作”理解过宽;3·合作原则是可以无限制推广的语用理论。作者认为合作原则只是描绘了会话的理想状态,不具有强制性,对合作原则的应用应建立在对其正确理解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7.
言语行为转喻理论的提出为言语行为识解以及语用推理提供了全新视角。新闻语篇作为社会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对言语行为的不同表述传达着各异的社会意识和精神状态。以言语行为转喻理论为基础,在冯·戴伊克提出的话语社会认知视角下,对"东方之星"沉船事件中外媒体新闻报道进行研究。研究发现,新闻语篇中,言语行为的不同场境部分都可以转喻性地代替整个事态场境;用不同的场境部分转喻性地代替整个场境,其背后隐含着新闻语篇所欲意传达的意识形态意义;对言语行为脚本进行不同场境的转喻性指代可以用来实现不同的社会效应和阶级意志。  相似文献   
8.
9.
成分分析、语义预设和语义场理论被公认为现代语义研究领域的三大理论。 CA模式的理据和形式包括 :第一 ,能够正确地描写了讲某种语言的本族语者的语言直观。第二 ,把基本单位分成成分的方法已经成功地在音位学中使用。CA模式试图为语义分析寻求一个更经济更规范的手段 ,但语义本身的模糊性和多元性决定了 CA模式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0.
概念整合理论揭示了人类信息经整合建构层创意义的认知机制。转喻是人类基本思维方式,可为概念实体理解提供心理可及。从概念整合和转喻视角,以林语堂《浮生六记》英译本为个案,探究浅近文言翻译过程的认知机制,发现在源语文本解构阶段,转喻思维为原文信息空间发生的信息重组提供认知理据,重组信息经由概念整合过程参与译文构建,由此建构的译文的部分文本内容承继转喻特性,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认知主体在翻译过程中潜意识调用了转喻思维。概念整合—转喻双重视阈下对翻译过程进行研究,一方面可识解译文建构过程中认知主体涉及的认知选择,另一方面可促进对翻译实践以及翻译教学的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