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3篇
  免费   70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7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60篇
人才学   7篇
丛书文集   470篇
理论方法论   56篇
综合类   863篇
社会学   39篇
统计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78篇
  2013年   82篇
  2012年   92篇
  2011年   111篇
  2010年   88篇
  2009年   102篇
  2008年   127篇
  2007年   85篇
  2006年   90篇
  2005年   89篇
  2004年   81篇
  2003年   73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试论日本明治政权“征韩论”形成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是从明治维新开始走向军国主义道路的,具体地说就是在“征韩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日本明治政权“征韩论”的形成有其深刻的思想历史根源,同时与明治初期的社会政治状况和当时的国际环境有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72.
隋唐五代帝王崇道活动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河流中,隋唐五代是道教重要的发展繁荣与转折时期。其间,隋唐五代历代帝王崇道之风颇盛,其大势进行的崇道活动主要由以下几方面组成:一、尊崇道士;二、痴迷道术;三、营建宫观;四、颁令制度,发展道教。  相似文献   
73.
老子道家以其对宇宙人生的独特思考和富有魅力的人生哲学而得以绵延不绝并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道家效法自然以实现人生超越的思想是道教全部理论和实践的哲学基础及最根本的指导思想.事实上,魏晋玄学以后,道家之学主要地就是通过道教而得以延续并发展的。道教利用并神化老子和老子之道,其渲染的“老子化胡说”,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道教与佛教关系的复杂性及其对道教发展的影响,也表现出了中外文化交流中传统文化的一种心态,它的最早提出,具有将外来佛教纳入华夏文化系统之中的意义,这与华夏民族历史地形成的自我中心论和大一统观及其在文化观上的表现——华夏文化正统论有关。  相似文献   
74.
道教的兴起与葬俗之理性化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原始道教的兴起与魏晋以降丧葬风俗变迁之间的关系。文章认为,原始道教的兴起,对于秦汉以来出现的厚葬风俗,具有重要的移易作用,使葬俗逐步走向理性化。这种作用的根源,则是以神仙思想为核心的原始道教神学  相似文献   
75.
道教中的老师国师说是老子善变思想的内容之一,国师院宣称老子得道升天后,随时而出,辅助人间帝王治国理政。南北朝时期,寇谦之和陆修静领导的的道教改革运动,充分利用和发挥了老子国师说的宗教意蕴,是促使道教在这个时期由民间向上层,由反抗向合作发生转变的重要理论工具。  相似文献   
76.
黄鹤,并不是黄色的鹤.在上古,"鹤"与"鹄"音近,"黄鹤"是由"黄鹄"通变而来.而对这种通变予以广泛认同的社会原因,则是道教所描绘的仙乡乐土."黄鹤"的"黄"意味着其卓而不群的仙风道骨,黄鹤,是道家的一种仙鸟,在它的身上,寄托着广大人民和统治阶级"延年益寿,羽化登仙"的共同愿景.  相似文献   
77.
76南雁荡山     
南雁荡山位于浙江省温州市南部平阳县境内,海拔1070多米。景区内,儒、道、释“三教荟萃”其中,道教景点较多,也较突出。南雁荡山的道教有两大派,一是以仙姑洞为主流的正统龙门派,一是以五十丈宫为主流的天师道正一派。  相似文献   
78.
早期道教的教徒首先是潜在的皈依者.其主要代表太平道和五斗米道都通过独特的传道方式完成百姓从"潜在皈依者"到"教徒"的转变.虽然他们感化教徒的方式很相似.但是他们的目的根本不同,形成了两者不同的宗教命运.  相似文献   
79.
65圣经山     
圣经山位于文登市西北20公里处,方圆近8平方公里。区内有天然老子头像和《太上老子道德经》摩崖石刻,圣人与圣经同时出现在这里,似有天意,玄之又玄,故名“圣经山”。圣经山历来被道家视为大化仙境。金元时期,王重阳收丘处机等“北七真人”为徒在此传布道,创立了道教全真派,并且迅速传播,成为元、明两朝的正统教派。  相似文献   
80.
东汉末年的张鲁北迁,是中国道教史上的一件大事.它使五斗米道在全国范围传播开来,并逐渐向上层社会发展,转化为维护封建统治阶级利益的士族道教.同时又造成五斗米道内部思想上组织上的分化,营造出新道书、新道派产生的环境,开启南北朝天师道之变革,从而为完成原始民间宗教向官方正统宗教嬗变、蔚成道教正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