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3篇
  免费   6篇
管理学   39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73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75篇
社会学   47篇
统计学   1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0 毫秒
51.
本文提出,必须把集中型城市化作为中国城市化的基本方针。中国的人均耕地面积过小、人口众多,在基本食品必须主要依靠国内解决的前提下,不走集中型城市化道路将产生一系列严重问题。就此,作者从世界城市化的经验、中国城市化的历史经验、中国走集中型城市化道路的利弊分析、城市郊区化的发展趋势及需要解决的问题、都市圈建设、提高容积率、大城市的资源承载能力等方面进行了翔实的论证。  相似文献   
52.
由核心城市及其所影响的周边城市组成的都市圈是现代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空间单元.通过对核心城市的经济引力与场强范围以及圈层划分的计算,确定金融地理学中的“核心-边缘”模型的空间范围,从地理学的角度对金融加以认知与研究,使其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同时也深化了金融地理学的理论研究.采用定量方法引入了引力与场强模型,对都市圈范围进行了系统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广州都市圈为例,将都市圈的最大空间考察半径由300千米扩展至600千米,在较为广阔的地理范围内考察了广州金融都市圈所覆盖的金融空间范围并作出界定.结果显示,广州都市圈的大致范围包括25个大小不等的地级市,并在此基础之上对广州金融都市圈进行圈层划分、时间效应分析与金融中心建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3.
结合双循环战略产生的现实背景和都市圈的发展特点,研究了都市圈对促进形成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作用.以京津冀城市群为例,分析了京津冀城市群产业转移及产业结构调整现状;采用改进的引力模型分析方法,计算了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三大城市群的内部经济联系情况,对比分析了三大城市群的内部空间结构特点.研究认为,京津冀城市群的产业发展取得了较好成就,然而与其他地区相比,城市群的内部空间结构仍然有待优化.在此基础上,设想将京津冀城市群划分为北京、天津和石家庄三个都市圈,并进一步分析了三个都市圈未来发展演化的方向.最后,为"十四五"时期促进京津冀都市圈化发展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4.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适应新时代的国内国际发展环境而做出的重大战略调整,本文通过对新发展格局的现实逻辑、理论内涵和区域问题梳理,结合都市圈的理论特性和实践特点,研究都市圈与“双循环”的关系,提出了都市圈促进新发展格局的具体路径,分别体现在挖掘内需、激发创新、促进开放三个方面。最后提出新发展格局下建设都市圈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5.
新经济地理学理论对京津冀都市圈发展的几点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评述了新经济地理学理论的有关内容,指出:集聚是经济系统的内生趋势,能带来巨大的规模经济效益;集聚的通道也是辐射的通道;核心区的增长不完全排斥边缘区的增长,后者有赖于前者的辐射,而辐射又依赖于区际通道.据此提出:集聚是京津冀都市圈未来发展的基本方向,符合经济发展的内在趋势,其减弱或停止的阶段还远未到来,未来的规模经济效益巨大,其中通道的作用至关重要,可能扩大圈内的差距但也能促进圈内落后地区的增长;大力加强内部以及连接外部的通道建设,建立务实、高效的议事和协调机构,克服地方保护和各自为政,实施大规模转移支付等措施有助于推动京津冀都市图内外的共同增长并缩小地区差距.  相似文献   
56.
城市发展是我们这个传统农业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最大、最深刻的"中国经验"。同时,在以全球都市为中心的文化全球化进程中,精神生产与生态从没有像今天这样与大都市的存在紧密地结合在一起。都市文化研究如何在内部实现更高层次的融合以及在外部实现与相关学科更广泛的交叉,为应对各种新生的和突发问题贡献创新型理论思考和有价值的解决方案,已成为推动自身实现学术转型、催生符合社会需要的新增长点的关键所在。本组笔谈由黄昌勇、唐亚林、曾军、许建平、严明、仲富兰、刘士林等就中国城市发展方式转型、城市生活的非正规性及其治理、世博创意与全球城市文化若干新动向、上海世博的中国元素与中国国家形象的建构、非遗传播与创意产业、文化城市与中国都市化进程等前沿与重大问题进行深入的研讨。  相似文献   
57.
陈涛 《交通与港航》2021,8(2):48-55
建设现代化都市圈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手段,市域(郊)铁路是实现都市圈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该文系统分析了当前上海都市圈的交通需求特征、市域(郊)铁路发展现状,总结了上海市域(郊)铁路发展存在的层级不完善、分工不明确、综合开发不足、体制机制不顺畅等主要问题,结合国家、区域、城市层面对上海市域(郊)铁路发展的新要求,借鉴国际经验,从明确功能定位、优化服务层级、创新运营模式、落实开发政策、完善体制机制等方面提出了有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8.
该文从广州都市圈视角出发,以东莞市为例,对穗莞两市城市轨道衔接现状与规划情况进行了系统分析,针对性提出了城市轨道衔接的目标和策略,研究提出6条跨市城市轨道通道,其中2条线路实现穗莞中心区高快速直达功能,4条线路实现邻接组团加密联系,并设置跨市车辆基地一处,为都市圈轨道交通一体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9.
通过计算济南都市圈城市外向功能量、城市流倾向度和强度,得出城市流强度的结构,结论是济南的城市流强度最大,处于核心地位,而淄博是次中心;济南都市圈空间联系不够紧密,一体化程度不高,城市功能有待完善.并借助SPSS软件中的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了济南都市圈城市流强度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0.
研究从交通设施协同、统一市场建设、产业分工协作、协同创新发展、公共服务协同、城乡融合协同、生态环境协同、统筹协同发展8个方面,构建了沈阳都市圈协同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组合赋权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沈阳都市圈协同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与北京都市圈和成都都市圈进行协同发展水平比较分析。研究发现:各都市圈在单项指标上分布不均衡,沈阳都市圈在公共服务协同、统筹协同发展方面优于北京都市圈和成都都市圈,但在整体发育程度上明显弱于北京都市圈和成都都市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