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426篇
  免费   356篇
  国内免费   127篇
管理学   2634篇
劳动科学   123篇
民族学   288篇
人才学   1194篇
人口学   71篇
丛书文集   3924篇
理论方法论   1144篇
综合类   12905篇
社会学   3467篇
统计学   159篇
  2024年   58篇
  2023年   207篇
  2022年   140篇
  2021年   348篇
  2020年   544篇
  2019年   338篇
  2018年   123篇
  2017年   353篇
  2016年   418篇
  2015年   800篇
  2014年   2455篇
  2013年   1758篇
  2012年   1788篇
  2011年   2351篇
  2010年   2130篇
  2009年   2204篇
  2008年   2040篇
  2007年   1457篇
  2006年   1106篇
  2005年   1009篇
  2004年   850篇
  2003年   792篇
  2002年   657篇
  2001年   605篇
  2000年   504篇
  1999年   282篇
  1998年   134篇
  1997年   116篇
  1996年   103篇
  1995年   97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37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91.
编读往来     
2008年,我们新开辟编读往来这个栏目,旨在加强编读间的互动、合作,目的只有一个:把杂志办得更好,满足读者更高的阅读需求。借助这个小平台,我们愿为您热情服务,与您真诚沟通!  相似文献   
92.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审美心理。民族审美心理世代相继,绵延不断,其恒常性和稳定性十分突出明显。究其决定因素,乃是一个民族生活栖息的自然生态环境与独特的物质生产方式,而独特的物质生产方式是最终极的根源;并且是一个民族的文化艺术传统与审美情感方式所使然。  相似文献   
93.
在1989年进行的“实习心理调适与强化”的课题研究基础上,以实际调查数据为根据,运用心理学理论,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分析了如何从心理调适着手,强化实习效果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94.
再谈历史心理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方心理史学,心态史学和历史心理学的研究目的虽不相同,但都把历史心理现象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因此有必要将三者结合创立历史心理学。历史心理学研究历史上个体心理和社会心理及其对历史事件和历史进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95.
论医学模式的演变与医务社会工作概念的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医务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的一个重要的实务领域,自诞生之日起,其内涵就始终在不断的发展与丰富.医务社会工作的发展不仅受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更受到了医学模式发展的深切影响.本文主要对医学模式的演变与医务社会工作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认为医学模式由传统向现代模式的转变,使医务社会工作的内涵得以深化,理念得以提升.  相似文献   
96.
《现代交际》2005,(6):32-33
请你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下面15个问题如实回答,然后对照后面的分数统计表计算分数,再看分数评语,你就会知道自己是否善于交朋友,以及人缘如何。  相似文献   
97.
作文是一种精神产品.从某种意义上说,读者就是消费者。因此,作文应心中有读者,就是要虑及读者阅读心理,让读者获得美的享受。那么,在写作时,不妨“扪心自问”:  相似文献   
98.
图式理论在外语阅读教学中有积极作用,但也有它的局限性。因此,不能片面强调该理论的正面作用,孤立地使用此方法进行外语阅读教学,应与其他方法相结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增加阅读量,进而提高学生的其他英语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99.
《金锁记》中具有象征性的月亮意象反复出现,增强了作品的审美意味,成为贯穿人物心理的重要线索。月亮反射出女性的心理和女性命运,由此体现出张爱玲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100.
《野草》不仅将文本内涵由解剖自己扩张到解剖社会,意蕴的深刻在更为广阔的视野之中弥散,而且艺术表达也由诗的散文向着诗的杂文过渡,诗情的激烈在更为多样的抒发之中宣泄,从而达到了耐读与可读的一致性。特别是在《野草》中,诗情的咏唱经过了由紧张而松弛,再到松弛而紧张这样的相对集中的创作过程,终于使诗情咏唱臻于张弛有序的节奏化境地,以呈现独特而卓异的象征诗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