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4篇
民族学   20篇
人才学   4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64篇
理论方法论   12篇
综合类   164篇
社会学   10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从晚明墓碑文献中挖掘出大量的女性生活史料,藉此可以考察晚明知识女性的发展生态以及性别文化在晚明的异动信息:一、晚明墓碑文显示了经由文人家庭家族而实现的女性教育及其复杂生态,知识男性因父女、夫妻甚至公媳关系而实行着家庭生活中的女性教育,由此出现的知识女性随之改变了女性在家庭生活中的存在意义,进而促进了性别文化在晚明的观念异动;二、晚明墓碑文规模化呈现了晚明知识女性才学识多元发展的人文景观,知识女性在才学识多个层面展现了自己的风采;三、晚明墓碑文也客观描述了女性教育的妇德旨归,即令是在男性世界崇尚博学的文化思潮中,知识女性也只是才艺易受追捧而学识不受重视,显示了男性话语的固有立场,知识女性仍无出路。  相似文献   
62.
《秦律十八种》里“不夏月”、“田舍”、“稍赏”、“襄”等字词解释及“隶臣妾老弱及不可诚仁者”的理解略作陈述:1.“不夏月”之“不”当为衍文;2.百姓居田舍者毋敢(酤)酉(酒)”一句的解释当为:居住在田舍中百姓不准卖酒或买酒;3.“稍赏”应解释“逐渐偿还”;4.“隶臣妾老弱及不可诚仁者勿令”一句应当翻译为“年老体弱和不足信赖的隶臣妾,不要派出去传递文书。”;5.“ 别粲、糯之襄(酿),岁异积之,勿增积、以给客”一句应该翻译为:“将秈稻和糯稻中颗粒饱满的区别开来,每年单独贮积,不要使陈谷新谷层积在一起,以用来供给宾客。”  相似文献   
63.
乾陵是盛唐文化的精品荟萃,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因此笔者选择乾陵作为综述的研究对象。本文分别对乾陵的石刻、壁画、文物鉴赏、陪葬墓、无字碑和建筑这6个方面进行综述,来回顾一下近二十年对乾陵文化研究的概况并作出总结。  相似文献   
64.
吉萨金字塔与河南濮阳西水坡墓群(以下简称濮阳墓)为世界古代陵墓中与天体、时空结合紧密的现存实例。金字塔距今5000年,西水坡墓群距今6500年,二者均系上古帝王之陵寝,设计者借助当时的科学技术与天文学基础,刻画出两幅动人的“灵魂飞天”图,并将春秋分、季节等时间概念融入陵寝设计中,体现了古代两国人民的卓越智慧。  相似文献   
65.
习凿齿(328—412)暮年遁隐白梅,卒葬枣木山,有其遗迹及袁州的《郡志》《大元一统志》《大明一统志》和江西的许多地方史志记载为证。叶文对此全面否定。然历代诸多有关墓葬、碑文、家谱编修、人名字号的史料及论述以至习凿齿本人著述都证实,叶文所引为据者均失于考证,或违背历史真实,或有悖常理,或无的放矢,或以遭诬损的后人著作否定千百年前的史志等记载,全文逻辑混乱,漏洞百出,不能自圆其说。  相似文献   
66.
中国坟丘的起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墓葬封土,又称"墓冢"、"坟丘",既是一种墓葬标志,也是文明时代出现的一种独特的社会现象.它的起源关涉先秦历史文化和中国由奴隶制向封建制社会过渡进程中的诸多内容.江南地区的土墩墓--作为探索中国古代坟丘起源的一种特殊例证--与中原地区的封土墓之间存在某种联系,从这个意义上说,西周时期"坟丘"即已存在是很有可能的.  相似文献   
67.
考古发掘资料表明,巫山是一个文化积淀丰富的地区,留下了丰富的古人类活动遗迹,有专家分析,这一带可能是古代巴人活动的中心区域。然而最近十多年来,在巫山发掘的东周楚墓在数量上多于同一时期的巴墓,对巫山地区东周楚墓墓葬的形制、随葬赛物及组合等进行研究,可以对该地区东周时期楚文化的西进及巴楚文化的交流提供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68.
洛阳出土的朱书陶瓶上书写的镇墓文,透露出了冥婚的内容。冥婚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文献记载很多。冥婚习俗扎根于我国的民间信仰和民俗文化土壤之中,长期传承不衰,至今在各地仍有广泛分布,并在当代都市中发生某些变异。  相似文献   
69.
古人居丧期间的“庐墓”现象及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庐墓"是古人在居丧期间的一种行为。父母去世后,孝子为了表达对至亲的哀痛之情,居倚庐,寝苫枕块;既葬后,有的孝子还要在墓旁搭"墓庐"而居,以守护坟墓,这就是"庐墓"。庐墓现象的出现,既是古代礼制发展的极端表现,又是统治阶级推崇孝道的结果。我国古代各个时期的庐墓现象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有所不同。儒家学者提倡居丧,出发点自然是好的,而且庐墓守丧现象对当时的社会还是带来了一定的积极影响;但总的来说弊大于利。  相似文献   
70.
川南泸县宋墓石刻在图像语言中存在着许多"框形结构"的运用.人物、鸟兽或花卉等内容被放置在一个框形结构中,运用在假门石刻、侍仆石刻、乐舞石刻以及仿木结构建筑部件上,通过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框"分割空间,形成有序而丰富的视觉层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