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7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60篇
民族学   18篇
人才学   17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244篇
理论方法论   40篇
综合类   600篇
社会学   39篇
统计学   2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69篇
  2008年   96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9 毫秒
991.
正在强调"以人为本"的今天,民生问题成为国家和人民越来越关注的焦点,解决民生问题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切入点,更是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促进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举措。"民生"是一个带有人本思想和人文关怀的词语,它与档案服务"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相吻合。各类与民生相关的档案,都可以称为民生档案。因此,民生档案是一个集合概念,它并不是单独的一种或一类档案,而是涉及民生问题方方面面档案的总称。虽然目前对"民生档案"的定义未有一个明确而清晰的  相似文献   
992.
本文针对高校排课问题,提出了基于双向匹配博弈理论及Gale-Shapley算法的排课策略,将高校排课问题抽象成由教师、班级、课程为元素构成的教学班集合和由教室、时间为元素构成的时空集合两个集合间元素匹配问题。教学班集合的任课教师先提出个人上课教室、时间偏好申请,然后匹配博弈过程根据实际教室容量、课程性质,以及任课教师的职称、年龄、教学效果等因素设定的权重和匹配原则完成接受或拒绝教学班偏好申请,通过多次循环匹配完成自动排课。该排课策略充分体现了教师上课的主观意愿,并合理解决了课程、班级、教师、教室、时间匹配冲突问题,使学校教学资源使用充分合理,最大程度地提高了教师排课满意度。  相似文献   
993.
隔八生律法常被学者用来诠释京房八卦六爻纳支。但是,该法既不能完全说明纳支的终始点,也与纳支的阴阳顺逆之序相异。隔八生律是借十二地支来表律吕的质差,京房八卦六爻纳支却是假支而用五行。隔八生律法似难以真正揭示京氏干支易学的本质。  相似文献   
994.
卜辞中的“听”与“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建华 《东岳论丛》2005,26(3):7-10
据卜辞,殷商时代能听候风八音的乐师被称之为“圣”者。“圣”、“声”假借,“听”、“圣”字形义相近同源,故卜辞假借。“听”指乐师,为商王室职官,称为“王听”。商代乐师“听”是一种神职,是能分辨四方风向、协调音律、制定律法的超自然的聪明圣人。“王听”占卜凶吉,对商王的政治决策有很大影响。商代对乐律知识的掌握已达到很高的水平,所以,卜辞中的“律”有些并非“律令”之“律”,而是“音律”之“律”,如卜辞“师惟律用”之“律”即为“音律”之律。君王通过六律听音,规范行为道德,又被视作制定历律的标准。  相似文献   
995.
论西部大开发中的储蓄战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经济增长和储蓄增长是相互促进的 ,影响西部地区储蓄和经济共同增长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在实践中 ,具体涉及到基础条件各异 ,发展程度不同的经济区域 ,储蓄增长与经济发展相互促进机制的作用表现出很大差异。该文通过研究储蓄增长和经济增长在东西部地区作用机制的差异性 ,寻求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方略  相似文献   
996.
许结 《浙江学刊》2003,(6):110-118
汤稼堂指导编纂并审定的《律赋衡裁》刊刻于清乾隆 2 5年 ,是清代重要的律赋选本 ,其中汤氏撰写的“例言”8则及“余论”48则 ,尤为清代学者引录的律赋学文献 ,然因汤氏文名不显与兹书流传未广 ,有关《律赋衡裁》与汤稼堂对赋学研究的贡献 ,至今隐而未彰。考察汤氏《律赋衡裁》的理论贡献 ,要有数端 :一是律赋史观的确立 ;二是律赋“尊唐”艺术观的初成 ;三是以句法为中心的律赋批评体系的建构 ;四是书中余论部分为目前所见清代最早的赋话形式。而观其对清代律赋学的影响 ,又突出表现在两方面 ,即首开独立的律赋批评以及其“尊唐”艺术观启导清代律赋批评之重要路向。  相似文献   
997.
从康德的道德哲学看儒家的 "乡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立足于康德道德哲学的视角对儒家伦理"圣法心传"和"诛心之论"的内在结构进行了分析,指出儒家虽然强烈反对"乡愿",但其"道德为政治服务"的政治实用主义基本立场使它具有一种结构性的和体制性的乡愿,康德则把伪善认定为人性中的根本恶,但认为在历史中恶能为善开辟道路,并通过将道德的根基建立于不可知因而也不可限定的自由意志之上而提供了对治儒家乡愿的一副解毒剂.  相似文献   
998.
孙宇 《学习与探索》2005,(2):136-139
中国历代封建统治者都十分重视整饬吏治,而其中尤以明初表现突出。明朝处于封建社会末期,民族危机、阶级矛盾错综复杂,堪称乱世,明初统治者继承中国传统的“刑乱国,用重典”的治世思想,确立了“重典治国”的立法思想,“重典治国”的核心是“重典治吏”。明初统治者制定了一系列措施,实践了重典治吏的思想,写下了中国封建政治制度史上重要的一页。  相似文献   
999.
李本书 《学术探索》2003,(12):52-54
作者认为,人类的道德行为的发生不是无规律可循的,而是受着利益、情感和快乐这三种因素所构成的"三角形铁律"的制约。任何一种行为都是主体基于对利益、情感和快乐的考虑而引发并完成的,没有任何一种我们称之为道德行为的人类行为会例外,三者相辅相成,共同引发并决定着人类的道德行为能否发生及如何发生。这三者对于道德行为的影响,我们把它概括为利益律、情感律和快乐律。  相似文献   
1000.
《二年律令·秩律》的中二千石秩级阙如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阎步克 《河北学刊》2003,23(5):148-150
今见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秩律》中 ,最高一秩是二千石。有学者认为 ,《秩律》缺中二千石诸简。作者经过考辨则认为 ,汉初原无中二千石一秩 ,故《秩律》这部分并不存在缺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