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4篇
  免费   91篇
  国内免费   7篇
管理学   301篇
劳动科学   16篇
民族学   10篇
人才学   45篇
人口学   66篇
丛书文集   374篇
理论方法论   71篇
综合类   759篇
社会学   80篇
统计学   240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103篇
  2022年   68篇
  2021年   85篇
  2020年   65篇
  2019年   75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67篇
  2016年   82篇
  2015年   82篇
  2014年   145篇
  2013年   129篇
  2012年   152篇
  2011年   164篇
  2010年   134篇
  2009年   113篇
  2008年   126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1.
虚拟集聚是数字经济的产业组织形态,是数字经济下资源重新配置的方式,已经渗入人们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从集聚效应、新动能、新认识、新增长点等维度剖析虚拟集聚的现实基础,研究虚拟集聚对制造业的冲击及其在数字经济下的新应用。研究认为,网络空间的虚拟集聚是以“网”为基础、以“台”为依托、以“云”为支撑、以“端”为条件,虚拟集聚集聚在数字经济下的演进,是在网络空间的集聚,具有智能物流、交易费用、空间范围、信息匹配、知识溢出、弱化黑洞、资源配置等集聚效应; 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与中国制造强国梦形成历史性交汇,促使虚拟集聚应运而生,并且成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新动能,能够显著促进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带动传统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培育出世界级的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中国制造迈向全球产业链价值链顶端; 虚拟集聚下制造业的关键核心是互联,在应用中需要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相辅相成,需要技术的支撑,表现为高度自动化、高度信息化和高度网络化,横向集成、纵向集成与端到端的集成,虚拟集聚的生产要素和生产力都是在虚拟空间体现,将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网络化协调、智能化变革;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虚拟集聚成为新经济增长点,国际供应链中的虚拟集聚显著增长,跨境电商兴起,外贸行业快速数字化发展,教育行业、学术会议借助网络和软件线上进行,线上办公、云端会展快速流行,网络与快递业、餐饮与外卖业、短视频与直播经济、云医疗与大健康迅猛发展,数字阅读、文娱产业线上流行成为新的生活方式,元宇宙的虚拟世界也将推动科技发展带来经济新增长点。  相似文献   
12.
收费公路行业内部债务治理与外部减税降费均要求收费公路运营降本增效。为了探析收费公路运营效率水平及其空间分布格局,使用SBM模型测度了2014—2020年29个省份收费公路运营效率,进而采用泰尔指数和Moran's I指数分析了其时空分异特征。研究认为:收费公路运营存在着效率较低且在时间维度上没有明显增长的趋势,在空间上存在发展不平衡问题,收费公路运营效率的区域差异主要来源于区域内部差异,区域内差异的贡献率平均达到81.578%; 收费公路运营效率具有空间正相关性,呈现出显著的“高-高”集聚和“低-低”集聚的空间特征,运营效率较高的省份对相邻省份具有正向溢出效应。研究表明,各省针对相邻省份或最近省份的运营效率现状,结合自身的比较优势探索产业升级或者物流发展模式,充分发挥相邻省份的经济发展和产业集聚对本省收费公路运营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建立起收费公路跨区域合作运营机制。  相似文献   
13.
<正> 用“大城市圈”的思路规划建设“大大连”符合大城市的发展规律。所谓“大城市圈”,就是以大城市为中心,在大城市辐射力和城市功能有效覆盖的地区内建立起一个空间广阔、规模巨大的城市群。规划建设“大城市圈”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15.
FDI、地区专业化与产业集聚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本文描述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产业布局变化的事实,并分析了推动中国产业布局变化的力量。研究发现,1985年以来,中国产业地方化和地区专业化程度都在加深。比较优势理论和新经济地理理论所揭示的影响产业布局的因素和推动产业集聚的力量在本文的经验分析中得到部分支持。同时,经验研究发现,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FDI和对外贸易对中国产业布局的影响和产业集聚的推动作用变得更加强大和显著。  相似文献   
16.
高技术产业在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驱动方面具有重要带动作用。以长江经济带11省市高技术产业为研究对象,运用空间杜宾模型,选取2006—2015年面板数据,研究创新要素集聚及其对高技术产业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表明:创新要素集聚的非均衡分布特征明显;除资本投入和劳动力投入外,创新要素集聚对高技术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最为显著;创新要素集聚在省域间的溢出效应大于省域内的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7.
从创新链视角来看,科技创新中心是新知识、新技术、新产业的策源和集聚中心,包括科学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三个组成部分.选取相应的核心衡量指标,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对三个中心形成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科研人员的增加、科技基础设施的增加、财政科技投入的增加促进了科学创新中心的形成;R&D资金的增加、R&D人员投入的提高,促进了技术创新中心的形成;高比例的高水平人才、提高高技术产业就业密度、增加高技术产业经费投入、较高的技术成果转移转化水平能够显著提高高技术产业的增加值,促进了产业创新中心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基于2007-2015年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域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空间误差模型与空间滞后模型,对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财政政策工具的影响效应进行测算,采用空间偏微分方法进一步分析财政政策工具对新型城镇化的直接效应、间接效应和总效应,从而呈现财政政策工具在城镇化进程中产生的跨区域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表现出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和空间集聚性,不同的财政政策工具对新型城镇化水平的影响无论在区域内还是在区间均存在着差异性。  相似文献   
19.
宋臻 《今日辽宁》2012,(5):14-19
龙城区1984年建区,2009年初,朝阳市委、市政府在龙城区和开发区基础上组建了龙城新区(朝阳市西部产业新区)。新区总面积704.2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100平方公里,起步区60平方公里;总人口23万,其中农业人口15.35万;耕地面积30万亩。新区下辖5个园区、6个乡镇、6个街道,18个社区、69个行政村。  相似文献   
20.
国际银行业中追随客户现象以及服务当地经济,是导致跨国银行进入的重要原因。一个地区集聚外资银行会带来竞争效率提高效应和示范引导效应。银行市场的开放必须谨慎,要有良好的制度环境、有效的审慎监管和稳定的宏观环境,对外资银行的进入不能完全放开,需要有一定的限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