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2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45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2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122篇
理论方法论   13篇
综合类   177篇
社会学   9篇
统计学   3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3 毫秒
81.
通过对山东省临沂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施情况的研究以及探讨,提出一种新的制度模式——分群体非均衡推进。该制度主要针对不同的群体现状,先以计生户和失地农民为突破口,鼓励其主动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然后逐步带动其它群体加入到社会养老保险行列,最终实现全面覆盖。  相似文献   
82.
马克思的经济均衡和非均衡理论是宏观调控的理论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为何要对经济实行宏观调控。经济理论界对此的一般看法是由于“市场失灵”而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来弥补“市场缺陷”,但这一看法存在着片面性和肤浅性,不能作为国家对经济实行宏观调控的理论依据。马克思的“第二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和社会总量资本再生产及流通理论实质上是分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均衡和非均衡的基本条件,经济均衡和失衡的表现以及经济由非均衡到均衡的作用过程。因此,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均衡和非均衡理论应当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3.
我日渐进式改革最根本特点是在基本不触动传统体制的核心──国有经济的基础上展开体制外改革,即在国有经济的外围墙有市场经济新体制.因而,渐进式改革本身固有的局限性──国有经济改革滞后在80年代中期充分暴露出来,并成为几次经济波动和阻碍经济增长的根源.改革方式的选择和转换与经济制度非均衡的状态直接相关.制度非均衡表现为局部和整体非均衡.渐进式改革方式的终结和转换的标志是制度要体非均衡不可持续.  相似文献   
84.
如果说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初动力来自于摆脱“短缺经济”困境的话,以“新开放观”统领当今中国开放发展大计的动力则来自于摆脱“短缺经济”后的“非均衡”困境这一现实。在新的发展阶段,以内外均衡的开放体系建设引领中国开放型经济从过分依赖外部转向内外并举的良性发展,是“新开放观”的核心内涵。开放中的政府角色转换。主体错位和规则缺失是中国经济在与全球化世界经济对接中遭遇挑战的本质根源。因此,完成尚未完成的政府角色转换与市场制度建设将是开放新阶段的首要使命。必须明确政府的职能不是自己拥有财产,而是保护公民的财产权;不是…  相似文献   
85.
对资本市场均衡理论、资本资产定价模型(GAPM)和套利定价模型(APT)的经验检验、有效市场假设的检验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固定持有成本和随机折扣因素所造成的非均衡中的上界和下界;阐述了资本市场非均衡的趋势,并提出了将均衡与非均衡的共性与个性相结合的三个研究原则。  相似文献   
86.
贷款反映的是投入一个地区的信贷资金量,体现的是对该地区的支持力度.文章通过对东、中、西部地区的回归分析我们得到两个基本结果:一是贷款余额与经济增长成正相关关系.贷款能够带动经济的增长.二是贷款的增加给经济增长带来的影响作用呈现区域差异性.对于不同区域,当期贷款带来的影响不一样:东部地区当期贷款每变化一个单位GDP变动0.1776个单位,中部和西部当期贷款对GDP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87.
88.
赵军伟 《决策探索》2010,(18):24-25
非均衡发展理论为指导,加快隆起带建设,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提升经济竞争力,是发达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一条重要经验,也是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和参与竞争的重要力量。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一直按照非均衡发展理论推进发展。驻马店市提出"三区两县一体化"(三区指驿城区、经济开发区、工业集聚区,两县指遂平县、确山县)经济隆起带发展战略,不仅顺应了国内外区域经济发展的趋势,更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天中崛起"的重大举措,是积极将驻马店市打造成豫南区域中心城市的重要抓手,对驻马店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平安崛起、推进城乡一体化等具有重大的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89.
文章从农村金融发展水平、农村金融发展效率与农村金融机构空间分布等方面对我国区域农村金融发展的差异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我国农村金融相关率区域差异明显,西东中部地区呈递减分布;区域农村金融中介未能有效地发挥资金配置功能,其中中部地区资置效率最低,但西部地区有明显改善;农村金融组织按照人口数量而非经济发达程度设置地区分支机构,机构的撤并从区域对比来看并没有体现效率原则.  相似文献   
90.
在分析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演变过程的基础上,对比均衡发展、非均衡发展及非均衡协调发展3种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发现,新时期的非均衡协调发展更具有全局性、协调性和互补性,坚持了公平与效率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