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28篇
  免费   84篇
  国内免费   61篇
管理学   286篇
劳动科学   71篇
民族学   12篇
人才学   35篇
人口学   18篇
丛书文集   668篇
理论方法论   105篇
综合类   1442篇
社会学   193篇
统计学   43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62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72篇
  2015年   91篇
  2014年   194篇
  2013年   185篇
  2012年   206篇
  2011年   203篇
  2010年   178篇
  2009年   211篇
  2008年   209篇
  2007年   185篇
  2006年   157篇
  2005年   154篇
  2004年   141篇
  2003年   132篇
  2002年   73篇
  2001年   68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31.
韩旭 《南都学坛》2007,27(3):95-97
非法证据的排除范围和排除方式集中体现了不同的诉讼目的和多元价值选择,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我国在构建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时,应当坚持防止错案,区别对待,立足国情,信守公约四项原则。做到排除适度,重在口供,强制排除与酌定排除相统一,走循序渐进之路。  相似文献   
32.
《老年世界》2007,(17):31-31
国土资源部党组成员、国家土地副总督察甘藏春用数字来阐释土地管理面临的严峻形势:非法占地的案件占所有案件宗数的80%,非法批地的案件占20%。从涉及违法的用地面积来看,非法批地的案件占用涉及土地面积的80%,主要是地方政府和涉及政府为违法主体的案件;公民个人或者企业违法占地的面积是20%。  相似文献   
33.
通过对证据形式发展的推动力原因的分析,研究了电子证据的特征及其法律上的可采性,比较了电子证据与其它证据表现形式及书证和视听资料证据的差异性,提出应当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电子证据这一新的证据表现形式,与科技进步紧密结合,共同解决电子证据的相关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34.
举证制度关乎民事诉讼程序的公正、高效与否 ,庭前证据交换是举证制度的关键环节。针对我国现行庭前证据交换制度存在的不足与纰漏 ,结合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 ,从审判实务的角度阐述了完善证据交换制度的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35.
论行政证据的规制与保障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证据不同于行政诉讼证据,它是一种非讼类证据,主要用于行政执法程序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特殊的法律地位。行政证据是规范行政权力行使的有效手段,是维护公共利益、保护相对人合法权益的重要保障。行政证据是能独立存在并起重要作用的重要证据制度。  相似文献   
36.
非法宗教活动是影响新疆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的一个重要因素。新疆非法宗教活动的产生既有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等国际因素的影响,又有民族分裂势力和宗教极端势力的煽动等国内因素的影响。正确分析非法宗教活动产生的原因,探讨其存在的根源,有助于制止和打击非法宗教活动,维护新疆社会的安全与稳定。  相似文献   
37.
笔者对某市近几年来用人单位因处分处理职工败诉的劳动争议案件进行了分析,发现败诉的原因除了对职工的违纪事实认定不够清楚,证据不确凿以及适用法律法规存在一些问题外,还存在因送达程序不符合法定要求,不能提供有效的送达回证,得不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支持而败诉。因此,笔者试举几例进行分析,为用人单位在适用送达程序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8.
少一点“我认为”,多一点“我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社会科学研究中,人们通常会用“我认为……”、“我的观点是……”或者“我的理论是……”等形式表述所做出的研究成果本身,而用“我发现……”、“我根据……”或者“我依据的证据事实是……”等形式报告其研究成果是怎么做出来的。按常理,面对事实并不一定都能正确挖掘或抽象出其中的理论,而理论却一定来自于特定的事实基础。  相似文献   
39.
我国民事诉讼取证制度存在对取证主体的定位有误、当事人取证权限和手段匮乏、救济和制裁措施力度不够等诸多不足。本文在借鉴国外相关制度的基础上 ,试图对我国民事诉讼取证制度进行理性构建  相似文献   
40.
被害人在刑事诉讼中所同时具备的当事人角色与实质证人角色之间的冲突,是所有当事人证据都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并不足以否定被害人陈述作为证据的适格性。由于被害人在公诉案件审判程序中并不具备独立的控诉职能,因此相关之角色紧张在一定程度上得以缓和。在我国刑事证据制度构筑封闭式的证据分类体系的情况下,人证及当事人证据在分类逻辑上的要求,决定了被害人陈述不仅是适格的诉讼证据,而且构成独立的法定证据种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