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64篇
  免费   273篇
  国内免费   59篇
管理学   335篇
劳动科学   27篇
民族学   542篇
人才学   317篇
人口学   5篇
丛书文集   2927篇
理论方法论   470篇
综合类   7081篇
社会学   1172篇
统计学   20篇
  2024年   58篇
  2023年   265篇
  2022年   112篇
  2021年   217篇
  2020年   246篇
  2019年   199篇
  2018年   94篇
  2017年   263篇
  2016年   309篇
  2015年   446篇
  2014年   786篇
  2013年   742篇
  2012年   837篇
  2011年   885篇
  2010年   881篇
  2009年   834篇
  2008年   1018篇
  2007年   766篇
  2006年   651篇
  2005年   613篇
  2004年   567篇
  2003年   441篇
  2002年   481篇
  2001年   378篇
  2000年   270篇
  1999年   163篇
  1998年   105篇
  1997年   83篇
  1996年   56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01.
叔本华、尼采是西方唯意志主义哲学与美学的创始人,他们把哲学与人生、美学与人生的关系放到哲学美学研究的中心,率先反映了现代西方人试图摆脱异化、追求精神自由的努力.本文试图对叔本华、尼采在用美学思考解决人生问题方面的同与异进行分析,以期对我们用美学思考研究人的问题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2.
本文着重评述了济慈书信中体现的美学思考。这种思考贯穿着“美”与“真”的深刻矛盾,存在着一个主要倾向从“以美为真”到“以真为美”的转变过程,并包含了关于主体人格发展进程、关于“不如人意的因素”的处理、关于艺术家性格和关于审美心理特征等思想。济慈的美学追求是对浪漫主义内在矛盾的探索,具有值得重视的文学史和文化史意义。  相似文献   
103.
论音乐教育与音乐文化的先进性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运行机制下形成的具有即时性消费特点的流行音乐文化现象中,搀杂着基于消遗、解闷、寻求刺激的消费享乐心态会对音乐传承和发展产生不良影响,只有通过以创新意识为灵魂,培养具有现代化创新能力并以社会实践为创新源泉的音乐教育,才能使音乐文化在音乐教育的净化中保持与时俱进的先进品质.  相似文献   
104.
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音乐是艺术的灵魂 ,是艺术的精髓。在音乐教育中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有效果地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 ,对于全面推动素质教育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5.
《边城》的美学意蕴幽深丰盈,耐人寻味。作品不仅建构了一个由自然美、风俗美、人情人性美相融而成的恬和秀美的“边城世界”;还讲述了一个曲婉动人的爱情故事,并在其中注入了作者丰富多彩的生命体验。毋庸讳言,《边城》并非完美无缺,它的思想缺憾与作者所持的自由主义文学观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06.
西方传统美学的知识求美导致了西方传统美学面对失去精神家园的尴尬。生命美学对审美价值的主体回归就是对以上情况反思的必然结果。生命美学有其深刻的人文精神内涵。审美价值向生命主体回归是美的本质 ,美是生命自由体现的最好阐释。  相似文献   
107.
音乐实践包括音乐创作、音乐表演、音乐欣赏三个环节。词曲原创者的创 作为“一度创作”,演唱者对作品的艺术表演过程为“二度创作”。要使声乐作品的魅力得 到充分展现,还需表演者深刻体会作品的意境,深入挖掘作品的含意,全面掌握歌曲的风格 ,准确把握情感基调。  相似文献   
108.
本文从诗学沿革、文体流变、创作 心理和接受美学等视点审视了我国古典诗歌叙述口吻模糊性的特 征这一命题,认为口吻互渗、口吻互叠、口吻的转移与替代等因素使诗歌表述具有不确定性 和多向性,这是促成中国诗歌独特美学品格和艺术个性的一个原因。  相似文献   
109.
现代社会中的悲剧性主要体现在人性的异化方面,但是,无论传统悲剧理论还是现代悲剧观念,即对“悲剧性”的认识,在表现人的本质力量与人的生存困境、提高人的精神境界这些根本问题上,却大抵是一致的;悲剧从古典戏剧文体发展到现代美学范畴,是在美学家或艺术家面临现代型社会形态的困境时对感性生存的本体论位置的忧虑、对个体生存实践的自由意义的探索中出现的;人类历史的悲剧性、人生的悲剧性是永恒的,人类的悲剧意识、悲剧精神是永存的,那么作为人类生活审美化超越的艺术就不会失落悲剧的价值理想和追求。  相似文献   
110.
文章从有限的刘天华所撰写的文稿、学术方面的通讯等一些文字当中,结合他的作品,对刘天华的艺术思想进行了阐述。通过阐述,试图了解在20年代前后,我国文化界对中西方音乐文化观念的不同及各种思潮的相互撞击、交锋的情况下,以刘天华为代表的民族音乐家是如何挣脱封建束缚,提出向西方音乐学习的新思想,并将其运用在作品之中,从而探索出一条新路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