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4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11篇
劳动科学   5篇
民族学   54篇
人才学   9篇
丛书文集   143篇
理论方法论   41篇
综合类   337篇
社会学   47篇
统计学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41.
一般认为,特色农产品大多是当地特有、历史悠久、品质极佳、工艺独特、并渗透或凝聚了某些民族风俗、文化的内涵。从这个意义上讲,枸杞是我区当之无愧、最负盛名的特色产品,枸杞产业自然也就是我区第一特色产业了。以枸杞产业为例,从生产、加工、营销三个环节,以及政府、行业组织所应扮演的角色,分析探讨我区特色农业发展问题,思路会更清晰,措施也更具有针对性。  相似文献   
642.
汪效驷 《天府新论》2008,2(1):120-123
宋美龄是新生活运动的发起人和实际推动者,她还使新生活运动打上了基督教色彩和"妇女"印记.新生活运动的重要推动力量是基督教会,这也是新生活运动历经10多年而不衰,在当时产生巨大影响的重要原因.在新生活运动实际推行的过程中,妇女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成为运动的主力.运动对改良社会风俗,推动国民道德建设,提高妇女地位均有积极意义.蒋介石和宋美龄在运动中所起的作用是不一样的,这使新运的理论和实践出现了脱节.新生活运动是一场由宋美龄倡导和推动的,被蒋介石赋予过多政治内涵的移风易俗运动.  相似文献   
643.
突厥丧葬风俗经历了一个相当复杂的变化过程,一方面其礼仪和习俗事项因层层积累而逐步丰富深厚,另一方面其葬法在树葬、火葬和土葬的转变中参差交错.本文着眼于突厥民族自发轫、兴起至亡国前后数百年的历史跨度,以变化的观点来探讨突厥丧葬在习俗积累、葬法演变两方面的问题和状况.  相似文献   
644.
风俗文化的角度出发,可以进一步挖掘汉代都市赋的文化内涵。从《两都赋》、《二京赋》等对汉代长安和洛阳风俗,《南都赋》对汉代南阳风俗,《蜀都赋》对汉代成都风俗的反映以及汉代都市赋中的地方神话传说成分来看,汉代都市赋具有深厚的地域风俗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645.
在近代中国法律移植运动中,各种新型法律概念生成。“习惯法”一词正是1911年《大清民律草案》借鉴《瑞士民法典》的产物。在现代民法典编纂过程中,如何认识、界定、评价、吸纳与整合既有的本土习惯是一个重要课题。清末,“习惯法”作为法律渊源虽然在立法中确立,但由于缺乏实证化和司法化的机制,导致民商事习惯无法转化为确定的形式化法律条文,民商事习惯调查成果也被束之高阁。民国以降的主流法律理论深受德国思想影响,倾向于贬抑“习惯法”的作用。近代中国法律史上“习惯法”的命运,对当下中国的民法典编纂,仍然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46.
葛洪<抱朴子·外篇>不仅对汉晋"风俗凋敞"的情形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和归纳,也对当时"道微俗弊"进行了尖锐的批判,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移风易俗的设计.葛洪<抱朴子·外篇>的社会风俗批判思想揭示了汉晋风俗的发展态势及基本原因,具有特殊的思想和认识价值.  相似文献   
647.
老字号包含着历史沿传下来的思想文化、道德风俗和艺术、制度,蕴含典型的民族个性与智慧。笔者以中医药老字号为例,分析如何运用新媒体,为老字号品牌创造更大的传播效果和品牌价值。  相似文献   
648.
在川南泸叙地区,古有之“儸国”被明朝军队残酷镇压消失后,至今还流传着许多关于“儸国”的民间传说,其内容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有关“儸人”风俗习惯如悬棺、打牙的来历;二是围绕明代“儸人”领袖哈氏三王等人的传奇故事,表现了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649.
尼尔·西蒙是美国戏剧史上最负盛名的喜剧家之一,被誉为“百老汇喜剧之王”,M.H.艾布拉姆斯称其作品标志着20世纪下半叶风俗喜剧的复兴。西蒙的喜剧创作在题材选取、人物塑造、情节架构和喜剧意识四个层面承袭米南德开创的新喜剧传统。题材上倾向都市中产阶级家庭的生活日常,尤其是家庭成员关系;人物刻画上独爱以性格为中心塑造癖性人物,凸显由性格差异而造成的喜剧冲突;情节上沿袭“男女邂逅”的基本程式,钟情中年“夫妻情侣分离又和好”的情节架构;作品在处理个体欲望与社会环境的关系上恪守克制和妥协的中庸之道,强调个体对共同体需求和社会规范的遵守。因此,西蒙的喜剧艺术体现了一种复归世俗生活和重视社会秩序的喜剧精神,与米南德新喜剧传统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650.
根据法益侵害说的立场,入罪化的准则是行为具有法益侵害性。不过,并非所有的法益侵害行为和具有法益侵害危险的行为都应被予以入罪化,还需要借由从属性原则和伤害原则对其进行限定。以风俗犯罪正当化的基础要件作为考察依据,得以推知我国风俗犯罪实行行为的设定不尽合理,表现为相关实行行为的规定失之于笼统、粗疏,缺乏法律规范应有的明确性与周密性,致使不具有法益侵害性的行为被纳入刑法规制范围,与法益保护原则相悖。缘于此,有必要在犯罪论层面对我国风俗犯罪的创制进行检讨,以便能够适时厘正设定失当的实行行为,并将相关的风俗犯罪予以出罪化,进而规范风俗犯罪的处罚根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